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佛教地理的角度,对山东地区的寺院、高僧、石窟造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考察.第一,关于山东之寺院.山东之寺院,就其置建时间来说,以太宗、玄宗两朝最多.这是与唐前期有历史形势密切相关的.就其地区分布而言,以齐州、青州及登州等地较为密集.第二,关于山东之高僧.第三,关于山东的石窟造像.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地区唐代的石窟造像,主要分布在青州、齐州、东平、曲阜四个地区的十一个地点,它们是青州的云门山、驼山和石门山;齐州的神经通寺千佛崖、灵鹫山、佛峪、方山;东平地区的白佛山、理明窝和司里山、曲阜地区的九龙山.第四由于地处中日、中新佛教交流的枢纽地带,因而山东在中日、中新佛教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总之,从寺院,高僧、石窟造像等佛教地理因素来看,唐朝山东地区的佛教,在全佛教发展中,占有非常生果的地位,并与全国佛教同盛共衰.山东佛教的兴衰就是唐朝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