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或“国培”)。其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中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是该项目的重要形式,也是其重点内容。远程培训课程是学习者(中小学教师)进行远程学习的主要对象,课程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远程培训的质量,因此,关注课程设置、提升课程设置质量是提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重要途径。“国培”开展以来,我们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相关课题研究,也参与了宁夏“国培”的实施工作,从前期相关调研看,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国培”的深入开展,教师远程培训课程的设置未能及时跟上教师需求和相关要求,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专门研究。本研究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国培”远程项目为例,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从理论和现状两个层面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问题进行研究,期望研究成果能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宁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师远程学习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理论层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查阅了课程研究、网络课程研究、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成人学习等相关理论文献,使得本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依据这些理论分析,本研究首先界定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及其课程设置等理论内涵,即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就是对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课程的四大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反馈)进行综合安排和规划的过程,并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及教师学习、远程学习的特点,对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结构设置以及课程反馈等基本内涵进行了具体论述。
现状层面。依据理论界定,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选取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的经验、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调查发现:现阶段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课程目标的设置忽略教师的个性化特征,忽视了教师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达成;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反应现阶段的教育趋势,课程资源也存在质量等问题;课程结构不合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失调;教师参与课程反馈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为课程设置的培训平台没有及时检测课程质量,教师工作繁忙课程学习紧张,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等原因。
最后,综合理论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是:1.课程目标的设定要遵循教师自身的层次和学科特点,重视生成性目标的达成。2.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资源的多元性,提高课程质量。3.加大选修课比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4.重视教师对课程的评价,设置相关网页做及时反馈。
理论层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查阅了课程研究、网络课程研究、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成人学习等相关理论文献,使得本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依据这些理论分析,本研究首先界定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及其课程设置等理论内涵,即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就是对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课程的四大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反馈)进行综合安排和规划的过程,并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及教师学习、远程学习的特点,对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结构设置以及课程反馈等基本内涵进行了具体论述。
现状层面。依据理论界定,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选取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设置的经验、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调查发现:现阶段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课程目标的设置忽略教师的个性化特征,忽视了教师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达成;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反应现阶段的教育趋势,课程资源也存在质量等问题;课程结构不合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失调;教师参与课程反馈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为课程设置的培训平台没有及时检测课程质量,教师工作繁忙课程学习紧张,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等原因。
最后,综合理论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是:1.课程目标的设定要遵循教师自身的层次和学科特点,重视生成性目标的达成。2.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资源的多元性,提高课程质量。3.加大选修课比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4.重视教师对课程的评价,设置相关网页做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