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兔急性颅高压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硬膜外球囊压迫法建立稳定的兔急性颅高压动物模型,为探讨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压迫法制作急性颅高压模型。按施予的ICP高低,将7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6mm Hg、26mm Hg、36mm Hg、38mm Hg、39mm Hg、41mm Hg和46mm Hg共7组(n=10),动态监测各组ICP变化,确定稳定的极限颅高压值。而后选择12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极限颅高压实验组与对照组(n=6),比较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程度,大体组织、影像学及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改变。结果球囊内注入(1.21±0.88)ml生理盐水后,ICP升高至38mm Hg可作为新西兰大白兔稳定的极限颅高压值,此时头颅CT扫描及大体标本显示脑组织明显受压,极限颅高压实验组较对照组脑含水量明显升高(80.79±1.49>78.75±1.10),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4.17±0.98>0.67±0.82),Bax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45.83±7.17>25.33±7.50),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29.67±6.47<54.83±1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ICP为38mm Hg、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强的兔急性颅高压模型,为控制减压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控制减压治疗兔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颅高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目的控制减压是目前新兴的、有别于传统快速减压的一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颅高压的技术,通过比较控制减压与快速减压两种不同手术模式探究控制减压术治疗兔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控制减压组和快速减压组,制备急性颅高压模型后,分别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4h后压迫区脑组织脑水肿程度、动物行为学评分、及镜下皮层组织尼氏染色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RIP1、RIP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控制减压组和快速减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RIP1、RIP3和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控制减压组明显低于快速减压组(P<0.05)。控制减压组和快速减压组尼氏体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控制减压组与快速减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减压技术可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通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脑水肿的程度,提高预后,起到明显的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