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自此,开放式基金快速发展,品种日益丰富,开放式基金已取代封闭式基金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现在,几乎所有的开放式基金都在招募书中声明了投资风格,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但是,部分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完全按照名义投资风格去投资,而是随市场行情的不同改变投资风格,进行风格轮换配置。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会使投资者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影响投资者的风险调整收益。因此,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概况,随后探讨了开放式基金基于投资风格的分类和价值/成长和市值两种主要投资风格的基本理论。其次,本文回顾了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理论基础,随后,研究了基金投资风格的两类事后鉴别方法,分别是持股特征基础的投资风格鉴别方法和收益率基础的投资风格鉴别方法。然后,本文在比较分析几种鉴别方法之后,选用Gruber模型来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在2007年之前成立的16只开放式基金为样本来进行研究。研究区间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为2007年1月1日到2007年10月16日的大牛市后期,2007年10月17日到2008年10月28日的熊市,2008年10月29日到2009年12月31日的又一轮牛市复苏初期。实证得出的结论是部分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和名义投资风格不符合,出现了随不同的市场行情变化的情况。其后,分析了基金投资风格变化的原因与市场周期、市场政策制度因素密切相关。最后,本文预期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正式推出后市场上会真正出现投资风格多样化的基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