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认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歇后语诙谐形象,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语言材料,和成语、谚语、惯用语等固定语一样,是中华语言的活化石。回顾以前对歇后语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涉及歇后语的起源、命名、性质、构成、分类、修辞功能、、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关系、后半部分的构成、语篇中的应用、词典编纂和规范化。但是这些关于歇后语的研究忽略了歇后语的语义核心。8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传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基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歇后语。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阐释所有歇后语的意义构建。然而,这些认知语言学理论只能部分地解释歇后语的意义构建,很少有人关注歇后语歇后的内部原因。鉴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通过分析歇后语内部的认知机制,来剖析歇后语歇后和不歇后的认知成因。本论文从语料库中按照等距的原则找出一些歇后语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一,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特有的一种固定语,处处体现着人民群众的隐喻和转喻思维方式。二,歇后语的认知基础是人的身体、物理和文化体验,符合认知语言学“心智体验性”这一原理。三,转喻思维和隐喻思维同样重要。四,歇后语歇后与否和歇后语产生的认知隐喻机制、认知转喻机制关系密切。基于隐喻歇后的歇后语有四种情况:(1)是歇后语结构方面的隐喻机制,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或生活场景:(2)是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想象的场景或事物;(3)是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扮演映射的角色;(4)歇后语前半部分是源域,目标域在语料中。基于转喻歇后的歇后语,其源域包含目标域,而转喻不歇后的歇后语则不具备源域包含目标域这一特性。隐喻不歇后语的歇后语由目标域和源域的映射是否完整来决定。五、本文不同意“歇后语因为常用和避免上下文的重复才歇后”的观点。本文从实际的语料出发,认为歇后语的歇后是由其内在的认知隐喻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控制,从而也解释了诸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这些常用的歇后语不歇后或者歇后的频率很低的原因。这些发现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歇后语的体验基础、意义建构的本质、歇后语歇后和不歇后的认知隐喻、认知转喻机制,加深了我们对歇后语的理解。同时,对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不同认知机制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对歇后语“名”与“实’的讨论给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由于笔者的知识面和本论文的篇幅,文章许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此研究为契机,笔者发现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歇后语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间。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歇后语在交际中歇后的认知机制,用语音隐喻理论研究谐音歇后语是否合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更多的研究。
其他文献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影响到译者对文本材料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作品的翻译风格。然而,在传统的研究翻译里,译者主体性经常被忽略
股权转让直接关系到财富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不仅对资本市场和其他相关市场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亦关涉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而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税收
盾构法是我国地铁工程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盾构法隧道以其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盾构法施工一定程度上会引起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作为与T细胞、B细胞并列的一大类淋巴细胞群体,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NK细胞除了参与先天性免疫应答之外,还在适应性免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日益发达,汽车的概念正由“代步工具”向“生活空间”发展和延伸,由此,人们选购汽车的性能标准除节能、安全、少污染之外,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车
Android系统是一种嵌入式的多媒体系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所需要的计算量越来越大,仅依靠一颗通用的CPU来完成复杂繁多的图像处理计算,越来越困难。常用的DSP微
自从1885年第一辆机动车的问世,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动车这种交通工具的保有量也日益增加,它就像电话一样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由于机动车的性能,其对
领导干部贪腐不仅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而且能够削弱国家能力,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的领导干部腐败形势相当严峻,呈现出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腐
日语中有“NのN”这种结构,同时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结构“N的N”。两者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都非常相似,但是同时也存在不少差异。本文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N1”与“N2”之间的内部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世界性的难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老年人数快速增长,疾病谱由传染病向慢性病转变,家庭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