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酶谱变化目的:心肌损伤是TAVR手术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心肌酶谱的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人群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人群接受TAVR手术后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范围。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自2014年8月26日至2018年11月01日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接受TAVR手术的患者,排除既往有植入外科心脏瓣膜史的患者、经心尖途径入路、术中转心脏外科手术、术中死亡以及缺少术后检查资料的患者后,记录其TAVR术后包括肌钙蛋白、CK-MB在内的心肌酶谱测量结果、测量时间及测量次数。结果:研究入选共计289例患者,278例(96.2%)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接受心肌酶谱复查,在术后12小时至2天内、术后2天至3天内、术后3天至出院前接受复查的患者分别为218例(75.4%)、85例(29.4%)和289例(72.6%)。患者术前CK-MB基基线为13.6IU/L,术后12小时内为20.7IU/L、术后12小时至2天内为16.7IU/L、术后2天至术后3天内1为13.6U/L、术后3天至出院前为12.0IU/L。患者术后至患者出院期间所测CK-MB峰值为23.3±26.6IU/L,与术前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其中1%(n=3)患者术后峰值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5倍,0.3%(n=1)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4倍至5倍之间,0.3%(n=1)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3倍至4倍之间,9%患者术后峰值在参考值2倍至3倍之间,21.8%(n=63)患者术后峰值在参考值1倍至2倍之间,73.4%(n=212)术后所测峰值没有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至随访期间,患者CK-MB回落至正常参考值范上限以下并保持稳定,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前cTnT基线为0.046ng/mL,术后12小时内为0.276 ng/mL,术后12小时至2天内为0.339 ng/mL,术后2天至术后3天内为0.396 ng/mL、术后3天至出院前为0.324 ng/mL;患者术后至患者出院期间所测cTnT峰值为0.442±1.187 IU/L,较术前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其中共计2.4%(n=7)患者术后峰值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100倍,4.8%(n=14)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上限50倍至100倍之间,17.0%(n=49)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上限30倍至50倍之间,15.2%(n=44)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上限30倍至50倍之间,32.5%(n=94)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上限10倍至20倍之间,28.0%(n=81)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上限1倍至10倍之间,0%(n=0)患者术后峰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至随访期间,患者cTnT回落至参考值范围并保持稳定,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VR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心肌酶谱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出院前开始逐渐回复,至术后随访时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对于TAVR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相比CK-MB,cTnT可能是更敏感、更有效的心肌酶谱指标。第二部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因子、预后分析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性纳入自2014年8月26日至2018年11月01日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接受TAVR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术中转外科换瓣、术中死亡、既往行外科瓣膜置换病的患者后;根据术后72小时内的心肌酶谱测量结果,选取cTnT正常参考值上限15倍作为标准分组,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人口统计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基线资料、术中操作资料差异,以死亡、中风、出血、急性肾损伤、新发心律失常、住院天数等指标等作为终点指标,比较两组间不良临床事件在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共计纳入289例患者。TAVR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为51.2%(148例)。两组患者在基本人口学资料、术前STS手术风险评分、纽约心功能分级构成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0)。个人史方面,两组在吸烟史上无明显差异(P>0.050)。心肌损伤组有糖尿病患者比例相对较少(20.3%vs 5.3%,P=0.025),其他病史如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中风、消化道出血史、透析史、既往PCI史未见两组间明显差异(P>0.05)。对术后心肌损伤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提示eGFR(CG)(OR 0.985,95%CI 0.970-1.000,P=0.050)与LVIDs(OR0.505,95%CI 0.324-0.787,P=0.003)是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因素。心肌损伤组患者具有较长的ICU观察时长(1.0 vs 0.6,P=0.050)和较长的术后住院天数(10.1 vs 8.9,P=0.013)。两组间在中风、出血事件、血管并发症、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新发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新发心房颤动等事件上无统计学差异。1月随访时两组间在死亡率(2.8%vs0.8%,P=0.213)、心肌损伤组具有较高的术中及术后致命性出血、大出血事件发生。两组间在死亡率、中风事件、纽约心功能分级构成、早期安全性终点无统计学差异。共计239例患者纳入1年生存分析,心肌损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4.0%,对照组为96.2%,P=0.425。总计172例患者纳入2年生存分析,心肌损伤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1.5%,对照组为88.2%,P值=0.509。结论:短期预后方面,TAVR术后心肌损伤延长患者术后ICU观察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增加早期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TAVR患者术后72小时内肌钙蛋白升高对住院天数≥ 7天、早期安全性终点事件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长期预后方面,TAVR术后心肌酶谱升高对中国接受TF-TAVR人群影响有限。术前较低的eGFR水平、较小的LVIDs是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