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研讨的是法籍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其作品的狂欢化诗学问题。米兰·昆德拉是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一位外国作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富于争议性的作家。本文主要以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理论来分析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文本,揭示出其中蕴含的狂欢仪式、狂欢思维和民间诙谐文化的特征及其与小说的复调结构的关联性。阐述狂欢精神对小说内容、体裁和形式的文化诗学意义。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主要介绍米兰·昆德拉作品的总体意义。介绍他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及其接受程度。提出本文的整体构思,即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复调理论的来阐释他的文学文本之意义所在。正文第一部分:从历史诗学的角度来理解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狂欢仪式。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历史坐标中理出狂欢节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以此为参照来审视昆德拉小说中具有狂欢化性质的活动、仪式,分析昆德拉小说的狂欢化文学性质。第二部分:从小说诗学的角度来分析米兰·昆德拉小说文本。分析它们的狂欢化特征和狂欢体特征及其意义。第三部分:在总结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来审视昆德拉小说中的狂欢化与脱冕仪式的意义。阐释昆德拉的小说精神和创新意识。结语:总结全文。指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昆德拉小说的具体文本相结合所带来的诗学意义上的深化。本文的结论是:1)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继承了欧洲传统的狂欢节特征,这些狂欢化的特征表现于其小说的内容、结构和思维之中;2)米兰·昆德拉的狂欢化小说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使小说文体不断走向开放与对话;,使不同文体、不同精神和话语达到了自由交流;3)昆德拉小说蕴含了颠覆正典文学的狂欢精神,它是一种源自民间的平等幽默的笑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