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肝癌位列癌症发病率的第五位,占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已发现有多种致病原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酗酒、黄曲霉毒素等。虽然,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术后肿瘤的高复发率是仍然是个大问题。激活转录因子5(ATF5)作为转录因子ATF/CREB家族成员之一,在细胞代谢稳态、分化情况以及周期调控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往的研究发现上调ATF5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此外,在其它类型细胞中的研究发现,ATF5可以降低它们的细胞活力。然而,肝细胞癌组织中激活转录因子5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仍然未知。 方法: 我们收集了119例肝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其中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乙肝三系及其DNA复制水平,肝硬化病史,术前甲胎蛋白水平,病理诊断结果,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侵犯程度,肿瘤转移等情况。应用实时定量PCR研究肝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激活转录因子5信使RNA的表达水平。通过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分析了肝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同时,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分析了肝癌和癌旁组织中ATF5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对数秩分析,研究ATF5转录水平与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并用log-rank检验来分析其差异。此外,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此外,我们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分析激活转录因子5信使RNA水平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析。 结果: 我们发现激活转录因子5在肝细胞癌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25±0.92,而配对癌旁组织为0.41±1.1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根据ATF5的mRNA表达量的中位数,将119例肝癌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两组。其中60例患者为低ATF5表达组,59例患者为高ATF5表达组。低表达的激活转录因子5与肝硬化、肝内转移灶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它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DNA复制、肿瘤数量和大小、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包膜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此外,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分析表明,肿瘤中ATF5高表达水平的肝癌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然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与ATF5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图2B)。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5 vs.≥5cm),门静脉癌栓和ATF5表达水平是肝癌无瘤生存期的预后因子。进一步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风险比=2.797,P=0.044)和ATF5表达水平(风险比=0.323,P=0.02)是肝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ATF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并且ATF5表达的高低与预后显著相关。肝癌中ATF5表达越低,患者术后肿瘤更容易复发,预后更差。因此,ATF5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肝癌预后预测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