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瘢痕是皮肤软组织受伤后,在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任何类型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损伤诱发了体内连锁性的体液—细胞反应,从而导致一个以纤维蛋白起主要作用的纤维增生性炎症过程,瘢痕组织就是这种炎症过程的最终产物。瘢痕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瘢痕的病因有:种族,年龄和性别,创伤类型,张力,家族遗传等。瘢痕的发病机制:遗传机制,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免疫机制,细胞凋亡等。瘢痕可分为正常瘢痕和病理性瘢痕,后者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影响美观,抗强性减弱;甚至瘢痕挛缩导致表面器官或关节畸形,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并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而成为烧伤外科、美容整形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其具有异常增生的特点,虽然治疗类型与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现行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加压疗法,放射疗法,激光疗法,冷冻疗法,同位素疗法,硅酮凝胶片等),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甲酸类,传统中药等)等。对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我科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皮质类固醇激素(曲安缩松)注射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本研究就以此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以求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从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并随访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患者71例(病灶76处)。其中手术切除治疗25例(病灶26处),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36例(病灶40处),手术切除结合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10例(病灶10处)。随访时间12-24月,记录术后瘢痕质地、颜色、自觉症状(疼痛、瘙痒等)、并发症(切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皮肤萎缩、色素减退或脱色、皮肤破溃坏死、复发、全身反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穿孔或库欣综合征等)等临床资料,对三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1手术切除治疗与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效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2手术切除治疗与手术切除结合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效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3曲安缩松注射法与手术切除结合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效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4手术切除、曲安缩松注射和手术切除结合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5曲安缩松注射法需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结论对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而言,手术切除、曲安缩松注射和手术切除结合曲安缩松注射法治疗后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手术切除结合曲安缩松注射法有效率略高于前两者。三者的并发症率也相近,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意愿和依从性来选择治疗方案,并做好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