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恶性程度很高的心血管疾病。目前PAH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治疗目标仅局限于延迟或者阻止病程进展。虽然近些年来针对PAH的治疗理念和方案已经取得了较多进展,但它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寻找PAH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继microRNA后非编码RNA中的后起之秀,在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恶性程度很高的心血管疾病。目前PAH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治疗目标仅局限于延迟或者阻止病程进展。虽然近些年来针对PAH的治疗理念和方案已经取得了较多进展,但它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寻找PAH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继microRNA后非编码RNA中的后起之秀,在血管重构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LncRNA,在许多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最近,大量研究表明MALAT1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但MALAT1作为竞争性内源性海绵RNA(ceRNA)与microRNA一起调控PAH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从MALAT1调控microRNA活性这一视角出发探讨PAH的发病机制。材料和方法:利用HE染色技术分析人PAH血管壁厚度;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技术测定MALAT1基因沉默后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殖和MALAT1下游相关靶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分析等技术验证MALAT1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ALAT1核酸序列中的miR-124-3p.1应答元件。进一步研究发现锌脂蛋白转录因子(Kruppel-1ike factor 5,KLF5)可作为miR-124-3p.1的新靶点介导肺血管的重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基因转染、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阐明MALAT1/miR-124-3p.1相互调控KLF5的表达从而调节肺血管的重构。结果:MALAT1在PAH患者肺血管和HPASMCs中表达上调。进一步研究发现,敲低HPASMCs中的MALAT1后,可抑制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 A和Cyclin E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最终抑制HPASMCs的增殖与迁移;过表达MALAT1后,PCNA,Cyclin A和Cyclin E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增加,促进HPASMCs增殖和迁移。此外,我们还发现MALAT1的核酸序列中存在miR-124-3p.1的作用靶点,用luciferase实验发现野生型LncRNA MALAT1(h LncRNAs MALAT1)报告载体与miR-124-3p.1 mimics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而载体结合位点突变后,miR-124-3p.1对荧光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消失,提示MALAT1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性ceRNA与miR-124-3p.1相互作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更有力地证明MALAT1与hsa-miR-124-3p.1的结合作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发现PAH患者的肺血管组织以及缺氧HPASMCs中KLF5的表达增加,转染miR-124-3p.1 mimics后KLF5的表达下降。干扰MALAT1后,HPASMCs中KLF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也明显下降。同样,抑制has-miR-124-3p.1的表达也可导致HPASMCs中KLF5表达明显下降。由此,我们推断MALAT1/hsa-miR-124-3p.1/KLF5轴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论:我们发现了MALAT1/hsa-miR-124-3p.1/KLF5轴参与调控PAH的发生发展,为PAH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一方面:hsa-miR-124-3p.1与KLF5mRNA的3’-UTR结合,转录后调控KLF5;另一方面,MALAT1能抑制hsa-miR-124-3p.1的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沉默MALAT1可上调hsa-miR-124-3p,进而抑制KLF5的表达。本研究不仅揭示了PAH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而且也有望为PAH的临床诊治开辟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荧光分析法的发展不仅与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息息相关。其中,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毒性小等优点,且易与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联用以实现对各种离子、小分子以及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标记和检测,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BODIPY类探针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
化感作用是化感植物与环境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化感植物通过分泌化感物质进入到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分解、再利用等方式,形成新的或者活性更强的化感物质,到达受体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最终达到杀死或者限制该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生物与次生物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化感植物特有的微生态环境,最终
背景: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并对其危险分层的关键指标,是药物调整和术前准备的重要参考。GFR估算公式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且不断更新,准确性日渐提高,适用性逐渐普遍,并开始细分适用人群,分别出现了儿童公式和成人公式。然而,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成人公式并不适合我国老年人。2016年,欧洲Pottel H等学者发起,欧洲多家医疗中心参与,新建了全年龄段(FAS)系列公式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孢子形成的土壤细菌,以能在芽孢期产生对昆虫幼虫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种群有特异毒杀活性的伴孢晶体蛋白为特征,被广泛用于防治农林害虫以及蚊子控制。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株Bt S2160-1是由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从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保存的高效杀蚊菌株,被看作是杀蚊模式菌株Bti潜在的替代菌株。本研究首先对
目的:本研究以L-谷氨酸诱导体外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建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体外模型,通过观察疏肝通窍法中药含药血清干预后RGCs凋亡和活性的变化以及筛选RGCs差异表达的mi RNAs,预测青光眼治疗药物发挥作用的靶基因和相关通路,阐明疏肝通窍法治疗青光眼,保护视神经的作用机制。方法:1.原代分离纯化培养SD乳大鼠RGCs。2.L-谷氨酸体外培养RGCs,通过倒置显微镜、CCK
目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行PCI术患者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的较好指标主要是心肌生物标记物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但这些检测最早也得PCI术后6小时开始才有临床意义,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做到早期预防治疗。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
在城市化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恶化的大背景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也来到一个时代分水岭。城市绿地中的人工栽培植物景观已造成资源消耗过高、景观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中可自播繁衍、无需过多养护管理同时发挥生态效益的自生植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城市绿地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也是自生植物的栖息地之一,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栽培植物,针对自生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分布特征鲜有报道。
近年来,非洲猪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目前威胁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等一系列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突发病毒,大面积传播,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负担。另外,一些潜伏于机体反复感染的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持续危害人类健康。病毒根据其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类型。临床上现行的病毒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均因外部因素的限制,如准确性、安全性评估时间较长等,而无法实现病毒的快速
全面认识石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能够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加氢工艺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解释含硫化合物的成因机理以及热演化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有机地球化学理论体系。本论文以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FT-ICR MS)为核心,通过解决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从复杂石油基质的分离以及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的选择性电离等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油中含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