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料大棚是我国的主要园艺设施,但是存在边际较大,早春季节边际作物生长较差的问题,本实验试图通过将两栋塑料大棚在外部进行连接覆盖,改善其环境条件,克服边际负效应。为作物生长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对双连栋塑料大棚地温边际效应界限的确定和该界限随时间变化情况的研究,为双连栋塑料大棚管理和实际生产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从而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双连栋塑料大棚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双连栋塑料大棚内地温变化比较双连栋塑料大棚内地温的旬变化趋势一致,逐渐上升,最低温出现在2月上旬。A点(距东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C点(距东大棚东中侧0.5m)、D点(距东大棚东中侧1m)、E点(距东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东大棚东北侧1m)在不同时期地温均高于A’点(距西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C’点(距西大棚东中侧0.5m)、D’点(距西大棚东中侧1m)、E’点(距西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西大棚东北侧1m),G’点(距西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西大棚西南侧1m)、I’点(距西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K’点(距西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西大棚西北侧1m),在不同时期地温均高于G点(距东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东大棚西南侧1m)、I点(距东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K点(距东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东大棚西北侧1m),I’点(距西大棚西中侧0.5m)与I点(距东大棚西中侧0.5m),相比其它点地温的差值最大。晴天和阴天条件下,A点(距东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C点(距东大棚东中侧0.5m)、D点(距东大棚东中侧1m)、E点(距东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东大棚东北侧1m)、G点(距东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东大棚西南侧1m)、I点(距东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K点(距东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东大棚西北侧1m)和A’点(距西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C’点(距西大棚东中侧0.5m)、D’点(距西大棚东中侧1m)、E’点(距西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西大棚东北侧1m)、G’点(距西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西大棚西南侧1m)、I’点(距西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K’点(距西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西大棚西北侧1m)地温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阴天地温变化幅度不大。晴天条件下,在2:00-6:00的时段,A点(距东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D点(距东大棚东中侧1m)的地温低于A’点(距西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D’点(距西大棚东中侧1m),其余时段A点(距东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D点(距东大棚东中侧1m)的地温高A’点(距西大棚东南侧0.5m)、B’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D’点(距西大棚东中侧1m);在6:00-10:00的时段,c点(距东大棚东中侧0.5m)的地温低于c’点(距西大棚东中侧0.5m),其余时段c点(距东大棚东中侧0.5m)的地温高于c’点(距西大棚东中侧0.5m);在不同的时段,e点(距东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东大棚东北侧1m)、k’点(距西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西大棚西北侧1m)的地温均高于e’点(距西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西大棚东北侧1m)、k点(距东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东大棚西北侧1m);在2:00-10:00的时段,g’点(距西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西大棚西南侧1m)、i’点(距西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的地温低于g点(距东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东大棚西南侧1m)、i点(距东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其余时段g’点(距西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西大棚西南侧1m)、i’点(距西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的地温高于g点(距东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东大棚西南侧1m)、i点(距东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阴天条件下,在不同的时段,a点(距东大棚东南侧0.5m)、c点(距东大棚东中侧0.5m)、d点(距东大棚东中侧1m)、e点(距东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东大棚东北侧1m)、g’点(距西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西大棚西南侧1m)、i’点(距西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k’点(距西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西大棚西北侧1m)的地温均高于a’点(距西大棚东南侧0.5m)、c’点(距西大棚东中侧0.5m)、d’点(距西大棚东中侧1m)、e’点(距西大棚东北侧0.5m)、f’点(距西大棚东北侧1m)、g点(距东大棚西南侧0.5m)、h点(距东大棚西南侧1m)、i点(距东大棚西中侧0.5m)、j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k点(距东大棚西北侧0.5m)、l点(距东大棚西北侧1m);在2:00-6:00的时段,b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的地温低于b’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其余时段b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的地温高于b’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大棚内地温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晴天高于阴天,增加覆盖层次有利于提高棚内地温。2.双连栋塑料大棚内气温变化比较双连栋塑料大棚内气温的旬变化趋势一致,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最低温度都出现在2月上旬。a点(距东大棚东南侧1m)、b点(距东大棚东中侧1m)、c点(距东大棚东北侧1m)、d’点(距西大棚西南侧1m)、e’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f’点(距西大棚西北侧1m)在不同时期气温均高于a’点(距西大棚东南侧1m)、b’点(距西大棚东中侧1m)、c’点(距西大棚东北侧1m)、d点(距东大棚西南侧1m)、e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f点(距东大棚西北侧1m),其中e’点(距西大棚西中侧1m)与e点(距东大棚西中侧1m)气温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点的气温。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塑料大棚上层的气温一般高于中层,中层的气温一般高于下层的气温,不同垂直高度上的测点气温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14:0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晴天条件下,在8:00的时候,B(上)’点气温高于B(上)点的气温,在12:00的时候B(下)点的气温等于B(下)’点的气温,在2:00的时候E(上)’点的气温小于E(上)点的气温;在其它不同的时段,靠近大棚搭接部分的气温在垂直高度上都高于对应部位垂直高度上的气温。阴天条件下,C(上)点的气温和C(上)’点气温基本相差不大,D(上)点的气温和D(上)’点气温基本相差不大,F(上)点的气温和F(上)’点气温基本相差不大;在其它不同的时段,靠近大棚搭接部分的气温在垂直高度上都高于对应部位垂直高度上的气温。3.双连栋塑料大棚边际土壤温度界点的比较土温界点的旬变化是不一样,观测初期,A组(东大棚东南侧)的界点大于A’组(西大棚东南侧),B’组(西大棚东中侧)的界点大于B组(东大棚东中侧),D’组(西大棚西南侧)的界点大于D组(东大棚西南侧),E组(东大棚西中侧)的界点大于E’组(西大棚西中侧);C组(东大棚东北侧)的界点和C’组(西大棚东北侧)相等,F组(东大棚西北侧)的界点和F’组(西大棚西北侧)的相等。土温界点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到3月下旬土温界点是测点1。土温界点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是不同的,A组(东大棚东南侧)和A’组(西大棚东南侧)的最远界点均出现在02:00-06:00,分别为6和7;B组(东大棚东中侧)和B’组(西大棚东中侧)的最远界点均出现在02:00-06:00,为8;C组(东大棚东北侧)和C’组(西大棚东北侧)的最远界点均出现在08:00-10:00,为8;D组(东大棚西南侧)的最远界点出现在08:00-10:00,为7,而D’组(西大棚西南侧)的最远界点出现在16:00-18:00和20:00-22:00,为5;E组(东大棚西中侧)的最远界点出现在02:00-06:00和20:00-22:00,为6,而E’组(西大棚西中侧)的最远界点出现在02:00-06:00、16:00-18:00和20:00-22:00,为7;F组(东大棚西北侧)的最远界点出现在16:00-18:00,为8,而F’组(西大棚西北侧)的最远界点出现在02:00-06:00,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