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立于唐代的武举制度,在宋代得以完善和发展,在明、清时期得以延续,最终因制度落后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3年)废止,历时1201年。本文以国防教育的角度为切入点,把武举制度放在北宋严峻的国防形势下重新审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从北宋国防形势的变化导致国防教育方针的变动入手,研究北宋初期、中期国防教育方针的变动与国家国防教育的关系。北宋初期为抑制武将擅权,朝廷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武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无形中弱化了国防教育,危及国家国防。到了北宋中期,国家为巩固国防,采取修武备、立武学、推军事改革等措施来修正其国防教育方针,以增强国防实力。 第二部分介绍北宋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以学校国防教育为主,立武学培养军事人才;加强军队的军事训练,增强部队战斗力;在社会国防教育,推行武举制度,促使民间形成尚武风气,为国家储备国防后备力量。 第三部分把武举制度作为北宋国防教育的重要考核方式重新审视。北宋通过武举制度的设置、规定应试资格、严格选拔程序以及武举及第授职这一整套的措施来选拔人才,以考核其国防教育。 第四部分通过上述的研究,从国防教育应符合时代特征、国防教育应多种形式并举和国防教育应建立考核机制这三方面来论述北宋武举制度对现代国防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