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尚未完善。处在社会转型变革期的中国农村,由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存在诸多的漏洞,加之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刺激下与民夺利,引发了各种土地纠纷,并导致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大量发生。其中,在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诸多因素中,土地纠纷所占比例最大,影响负面程度最高,反映也最为强烈,导致的各种社会“并发症”也最多,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严重威胁和障碍。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发生在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以及非法征地等领域。其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征收中存在的纠纷数量不断增多、已呈现出群体性抗争和暴力化苗头;土地承包经营中机动地纠纷日益增多、争抢承包土地的纠纷日渐增多;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背自愿原则、流转手续不规范的大量发生;非法征地中,政府主导的非法占地面积最大,引起的土地纠纷最严重。农民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说明农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十分强烈,因此要加快农村的民主化进程,赋予农民更多的政治参与渠道。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还是要通过完善制度予以解决。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与维护机制。与此同时,还要加快立法,以法规制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