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放射性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了解清楚我们生存环境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宝坻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区域,常住人口90万,同时宝坻区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和地下水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京津冀地区的每一位居民,另外,宝坻区的地下存在着多条断裂带,根据前人的研究结论,断裂带上方的土壤中放射性气体氡的含量一般会比较高,氡因为是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所以本地区居民对其生活地区的土壤氡浓度的情况也比较关注。而且宝坻区的地热资源比较丰富,而地热水由于埋藏较深,且受埋藏位置岩层的影响常会出现放射性超标的情况,本地区居民对利用地热资源一直存在这方面的担心。本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清楚宝坻区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状况,并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宝坻区的地表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平均值为61.58n Gy/h,略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属于正常天然本底水平,说明本地区的天然放射性外照射环境是安全的,不会给本地区的居民带来危害。宝坻区地表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含量也都接近全国的平均值,由其所致的土壤内外照射指数分别为0.12和0.37,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可以放心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本次研究区域内土壤氡浓度的平均值达到14585Bq/m~3,而且有32.8%的测点处土壤氡浓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000Bq/m~3的安全限值,建议在该区域建设民用建筑时要重点关注土壤氡浓度的状况,必要时应做好防氡措施。宝坻区地下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饮用地下水预期不会造成放射有害的健康效应,但应警惕地下热水的使用,建议不用直接饮用地下热水,以免带来潜在的放射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