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2月13日,汇丰控股宣布对其在美国发放的次级贷款增加18亿美元的坏账拨备,正式掀开了本次次贷危机的面纱。次级抵押贷款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只是一款普通的银行抵押按揭贷款产品,但以其为基础资产所创造出的远远超过其自身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却成为了本次危机的导火索。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作用,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损失被迅速放大,并迅速引起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的剧烈震荡,参与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大量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信用丧失。由于金融机构陷入困境,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丧失殆尽,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危机。随着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上升、消费需求萎缩,大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实体经济迅速走向衰退。本次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处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的则是其国际业务。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大幅下降,汇率、利率以及石油、有色金属、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国际业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战略性银行业务面对着巨大的冲击。而随着各国政府相继出台金额庞大的经济救援和刺激计划,又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及时的经营对策调整,主动应对危机,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转“危”为“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于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逐步深入,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方向,部分研究则是针对次贷危机对银行整体经营的影响及对策,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力图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下宏观经济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作者本人的国际业务从业经验,对本次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具体国际业务的影响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继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类型、业务模式和风险收益情况,对具体业务所受冲击的程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更进一步地指出了这些业务在次贷危机下的主要风险点。论文的最后,对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具体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并从战略高度对这一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