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信用卡市场成败探讨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加剧,且逐步向信用卡市场蔓延,触发了美国信用卡危机,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在信用卡发展历史上,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印度直至现在的美国,都在经历了曾经的辉煌发展历程之后相继出现了信用卡危机,由此引起各方对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关注。一时之间,信用卡危机临近中国的悲观言论四起,对于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隐忧的担心不绝于耳。诚然,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今全球信用卡市场的大局,正是给发展中的中国信用卡市场提供了最大的良机,加上我国现正积极寻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政府对于信用卡拉动内需的作用表现出了肯定和支持,为我国信用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何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时机,针对市场弊病做出针对性的改进,进一步推动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健康成长,进而让信用卡更好的发挥拉动内需,促进GDP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就业的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探索研究。   本文一方面通过对美国信用卡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讨论信用卡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对中美信用卡市场在市场盈利性、市场环境、经营模式、市场规模等方面作详细的对比,从中国信用卡市场存在的显著差距引出中国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在其中融合了中国信用卡市场最新的发展趋势,在肯定中国信用卡市场良好发展态势和具有潜在优势的同时指出差距的存在性,对比较为客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市场弊病,分别从政府和发卡银行两个角度提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改善之策。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而人力资本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其水平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甘肃省经过了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不论从经济的整体发展
作为现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自提出以来,就成为了经济周期问题的标准研究方法。在国外,RBC理论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发展,而且应用广泛,但用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