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an Hiele理论由范·希尔夫妇(Pierre Van Hiele和Dina Van Hiele-Geldof)在长期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Van Hiele理论认为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如何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时,有必要借鉴Van Hiele理论,基于学生的已有思维水平进行教学。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在对Van Hiele理论和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困难成因等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展开基于Van Hiele理论的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实验研究,提出基于Van Hiele理论的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具体4个阶段和案例分析。进而验证基于Van Hiele理论的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成效。本文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及方法进行介绍。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及Van Hiele理论。首先,对平面几何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Van Hiele理论。具体内容包括:Van Hiele理论的起源,Van Hiele理论的内容,Van Hiele几何思考层次的特点等。第三部分,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问题研究。首先,对2013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初中几何教学的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目标及特征。最后,对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基于Van Hiele理论的初中几何入门教学实验研究。主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及时间,实验过程进行阐述。第五部分,实验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结论与不足。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大部分学生均可以接受基于Van Hiele理论的教学模式;(2)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从数学教师实施基于Van Hiele理论的教学模式后,自身的几何思维水平提高了;(3)大部分实验对象表示支持数学教师继续在几何课堂教学中采用基于Van Hiele理论的教学模式。总体来看,本次教学实验取得了预期成效,基于Van Hiele理论的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