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是巨大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变化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的工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内财富转移机制的变化;父母对家庭资源控制力下降;作为养老主要提供者的家庭妇女对社会化劳动的参与;农村家庭子女数下降、农村年轻一代向城镇地区的移民等等,无一不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本研究的目标是描述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状况,考察农村老年保障基础性的变化,深入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时期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协助农村老年人保障体系的建立,并有利于政府政策制定者。1考察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根源以及正规和非正规的老年人保障机制;2从家庭角度考察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安排状况;3从家庭和个人角度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4建立分析农村老年保障问题的框架,贡献于老年人保障问题的研究和政策实践。 本论文研究以微观经济学的方法为主,结合社会学和人口学的方法。研究主要基于微观的农户水平,社区和政府的描述性资料作为研究的补充。运用定量化的经济统计,经济模型分析和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与描述的方法,是一种以微观的人口与经济的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将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问题归纳为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经济状况。首先考察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运用经济统计的方法考察了农村家庭的规模、代际构成、重点从家庭角度考察老年人的不同居住安排。其次考察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从农产的角度考察各类有老年人家庭和没有老年人家庭的经济状况;从个人的角度考察老年人群体的经济状况,并对各类家庭和各年龄分组群体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发现与结论:1宏观社会经济变化对老年人的家庭赡养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障机制没有遭遇现实的重大危机。2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的框架是建立在农户家庭整体保障策略之下的,以农产家庭资源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保障安排。3老年人家庭赡养的核心问题是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经济状况。农村老年人仍然以与子女共同居住为主要形式进行养老,老年人与配偶单独居住将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未来30年农村单独居住和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会大量增加;4老年人群体处于相对不利的经济地位,但是从总体经济水平上看至少不比中年人群体差。 从政策建议看,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政策的基本思路应该实现从传统机制的家庭养老向经济转型时期农产家庭整体保障框架下以家庭资源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保障安排的转变;将农村老年人保障政策重点放在老年人保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上,对单独居住的老年配偶给予充分的关注;对贫困地区和孤立无援的农村老年人给予实际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