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7种狼尾草属菌草:巨菌草、紫象草、华南象草、细茎象草、热研4号王草、杂交狼尾草、桂闽引象草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时间分别为90 d、130 d、170 d和210 d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取样,测定并分析了它们的常规营养成分、康奈尔营养组分及氨基酸含量。旨在为建立狼尾草属菌草营养特性数据库以及菌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利用概略养分法、Van Soest法对狼尾草属菌草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狼尾草属菌草的粗蛋白(CP)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除紫象草之外),各品种菌草含量在90 d时均分布在9.00%-10.74%,并极显著(P<0.01)的高于其它时间组。7种狼尾草属菌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在90 d时含量最低,并随着生长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其中第90 d的ADF在38.30%-42.47%之间、NDF在61.38%-66.66%之间,除了杂交狼尾草的ADF在90 d时显著(P<0.05)低于130 d外,其余各品种菌草的NDF、 ADF在90 d均极显著(P<0.01)的低于其它时间组。试验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对狼尾草属菌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种菌草的蛋白组分B1(PB1)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菌草富含蛋白组分B2(PB2),所有菌草的PB2是其蛋白组分里含量最高的,并在21.46%~64.33%。7种菌草的蛋白组分C(PC)在90 d时为最低,基本分布在7.17%-17.72%内并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7种菌草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丰富,基本在72.73%-88.94%,并随生长时间极显著(P<0.01))增加。碳水化合物组分A(CA)和B2(CB2)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中CB2在90 d时含量最高,除热研4号王草之外其余菌草在90 d时均极显著(P<0.01)的高于其它时间组。而碳水化合物B1(CB1)以及碳水化合物组分C(CC)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其中CC在210 d达到最高并分布在35.38%~46.53%。试验三:利用茚三酮柱后衍生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狼尾草属菌草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狼尾草属菌草富含风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丙氨酸(A1a),并在90 d时达到最高,其中杂交狼尾草的3种风味氨基酸分别为1.405%、1.246%、0.783%并在所有品种中达到最高。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Lys)、蛋氨酸(Met)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Met含量极低,各品种菌草在90 d时的含量主要分布在0.004%-0.104%之间。7种菌草除象草与巨菌草的胱氨酸(Cys)之外,所有的氨基酸在90 d时含量均为最高,并从90 d生长到170 d极显著(P<0.01)降低,但170 d与210 d之间的差距不明显。7种菌草的总氨基酸(TAA)、总氨基酸/粗蛋白(TAA/CP)在90 d时含量最高并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逐渐降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