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卫-银川地区位于宁夏、内蒙、陕西、甘肃4省区交界,构造位置属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为走廊过渡带、华北克拉通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三角地带。是鄂尔多斯、阿拉善及秦岭构造带之间的构造缓冲带,因此该地区的构造作用非常复杂。中卫地区在贺兰山之下可能存在大型逆掩推覆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背景。中卫地区出露大量面积的石炭纪地层,煤资源丰富。露头剖面显示,该区曾经有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是走廊地区古生界的重点勘探区块。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考察,结合钻孔资料、区调资料、地震资料及遥感资料,以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构造地质学为基础,对中卫-银川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该区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甚至到今天一直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方面阐述该区的构造沉积响应,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和地层构造,研究该地的构造机制。并得到一下认识: 1.研究区内构造形式复杂,贺兰山地区发育东冲推覆构造及西向挤压形成的大型褶皱体系;银川盆地中部东西两边发育负花状构造,而南北端发育具有挤压性质的正花状构造,因挤压力的巨大,反冲断层、对冲构造及厚皮构造比较发育。 2.古生代时期中卫-银川地区主要为沉积时期,伴随着轻微的构造运动,和鄂尔多斯地块一起上升而遭受剥蚀;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强烈,现今的地貌特征主要是这两个时期的构造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银川地堑是在中生代的强烈挤压后伸展断裂,又经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与太平洋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可分为断陷期、缩减期和再度发育期三部分; 3.卫宁北山大型褶皱和锯齿型褶皱是在燕山运动的挤压下形成褶皱和岩层的倾斜甚至直立,后经来自青藏高原的挤压力形成的; 4.中新世晚期,阿拉善地块东向移动,牛首山的隆起;之后由于挤压力方向的改变而与之分离;而在此挤压力下贺兰山多次隆起,银川地堑快速发育,二者相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