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现代性反思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康德对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的发展虽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隐含了许多的问题,现代性总体而言可以理解为是用一种新的思想模式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开始崩塌了的旧的思想模式,是一种新的“精神气质”。相较于中世纪用神学来束缚桎梏人的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重新注重人的价值以及理性精神的觉醒,开始重新肯定人对现世快乐、幸福的追求,重新肯定人的世俗生活。但随着现代性的发展,现代性也逐渐凸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原本给人带来积极影响的因素走向一种极端化,危机产生了,现代性危机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对人主体性地位的过度强调、对人的理性的过度依赖、对理性的片面认识以及过度相信科学的力量。早在康德之前就已经有人对现代性出现的诸问题做出了反思,卢梭与休谟就是其中的代表,但这种反思是一种消极的反思,真正对现代性作出全面反思的是康德,康德通过对理性的全面反思,在肯定了现代性提出的“新的思想模式”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预见到了现代性中所提出的观点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人的“异化”以及道德价值的丧失,理性本身是为了成就人的自由的,而非去束缚人,因而要对理性做出区分,为理性设下可适用的范围,康德通过理性在认识领域与道德领域的不同作用,用人的理性精神为人在“自然领域”和“道德领域”立法,本文将主要从康德的认识论和道德学说入手来说明康德是如何通过他的“批判哲学”去遏制现代性问题蔓延的。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围绕“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的中西文化论争不断。冯友兰认为,文化论争中仅以个体观点观察中西文化而形成的全盘西化论、部分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的主张
学位
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传统旅游业的劣势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态环境,这将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生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中撰写了大量哲学著作,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历史哲学是冯友兰哲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其历史哲学的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归根到底是存在论性质的,是在本体论方面发动并展开的。马克思的哲学真正超越了全部形而上学,它是真正的当代哲学,它的真正意义是具有当代性的。历史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