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感染着人类、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猪弓形虫病最早由美国Farrell报道,我国于1959年从猪体内分离到弓形虫。猪弓形虫病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较为严重,我国上世纪70年代暴发的猪“无名高热”其中的因素之一就是猪弓形虫病。本病多在3-4月龄的猪群中发生,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以乳猪的死亡率最高,成年猪发病较少,多数呈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的症状。为了摸清弓形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流行趋势,我们首先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常州、宜兴、昆山)动物弓形虫病进行血清学调查。弓形虫抗体的测定以间接血凝实验(IHA)方法进行,血清样品稀释度在1:64时,致敏血球的凝集度达到“++”50%以上凝集的血清样品判为阳性。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100份动物血清样品中弓形虫抗体呈阳性者为145份,占总调查动物血清数的13.2%,其中939份猪血清样品中弓形虫抗体呈阳性样品数120份,占总调查猪血清样品的12.8%,总体上反映出了江苏省内动物感染弓形虫的概况。针对弓形虫病在抗原检测较难的问题上我们建立了弓形虫PCR检测方法,以便提高弓形虫抗原在组织样品中的检出率。以Bl基因建立PCR检测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将一定数目的弓形虫速殖子分别稀释至1.34×10-5、6.69×10-6、3.35×10-6、1.67×10-6、8.36x10-6、4.18×10-7、2.09x10-7、1.04x10-7、5.2×10-8、2.6×10-8μg弓形虫体的DNA,测定PCR方法检测弓形虫的敏感度,并用此方法检测弓形虫慢性感染鼠脑组织内形成的包囊。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够检测到5.2×10-8μg弓形虫体DNA,能够从弓形虫慢性感染鼠脑组织中顺利的检测到已经形成包囊的弓形虫DNA。以猪源弓形虫强毒虫株南京汤山株弓形虫(NT株)为基础虫株,分别以肌肉注射(5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三种方式感染30日龄的断奶仔猪。结果显示,3-7天后三种感染方式均出现典型的弓形虫病症状:持续高温、精神倦怠、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并随着病程的变化转为慢性弓形虫病或者死亡,证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弓形虫病人工发病模型,初步制定了猪弓形虫病人工发病标准。对江苏省动物弓形虫血清学的调查,表明了该病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存在;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评价紫外线致弱虫株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猪弓形虫人工发病模型,为评价紫外线致弱弓形虫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