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殡葬”问题研究——浙江温州永嘉地区农村殡葬改革的思考

来源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殡葬改革的内涵,主要是对遗体的处理方法和殡葬礼俗两个方面。而要对盛行的土葬和封建迷信的殡葬习俗进行改革,唯一有效途径是殡葬活动社会化,这就是人们的殡葬活动都要在为公众服务的殡葬设施里举办。 2001年11月28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全面推行遗体火化工作。但是,由于在永嘉县农村,农民还是按传统方式进行骨灰墓葬,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治理永嘉县农村的“青山白化”现象。所谓农村“青山白化”,是指在农村一些地方,在山上大造“椅子坟”,(在温州地区,每座坟墓造型如同一把太师椅,当地称为“椅子坟”。)还用水泥、石灰浇筑,讲究规模、气派,使青山变白,造成浪费土地、浪费钱财,以及严重的白色“视觉污染”的不良现象。此种现象,全国在温州地区最为严重,永嘉县更是“重灾区”。治理农村“青山白化”,也就成了当前温州地区尤其是永嘉县农村殡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永嘉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头疼问题。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永嘉县每年都组织一次“青山白化”治理工作,但是效果不容乐观。 孝敬父母,拜祭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天,但是坟山包围村庄,公路沿线乱埋乱葬更影响了环境,甚至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永嘉县农村殡葬改革,治理“青山白化”工作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解决拜祭祖先的传统与少占土地的冲突。笔者认为,政府职能除了制止,更应该是合理地疏导,制定和实施一个比原先建坟更合理并且农民能接受的方案来解决农村殡葬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又可以减轻农民负担。 本文通过对我国的殡葬文化和宗族文化以及宗祠进行阐述和相关分析,选择了美国学者道格拉斯·C·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宗祠殡葬”研究的主要理论工具,并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运用道格拉斯·C·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现行的农村殡葬文化进行正式制约、非正式制约分析,同时分析宗族文化对农村制度变迁的影响,提出用宗族文化的象征一宗祠来解决永嘉县农村殡葬问题,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利用“宗祠殡葬”消除农村“青山白化”现象。
其他文献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网球课程中的多球教学法实施现状展开调查,同时分析了多球教学法的相关特点和优势,尝试通过分析高校多球教学法存在的现行问题,
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化的发展,家庭养老面临冲击,社会养老有待完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探
民主行政理论在西方兴起后,在实践和理论的交互影响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很少。本文在对民主行政理论的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后,又试
湿地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而且也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为人类提供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发挥着改善环境和保护物种基因的作用。湿地生态补偿是解决湿地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促进对湿地资源的保护,维持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稳定。红海滩湿地是我国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和生态方面价值巨大。近年来,随着区域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