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在培养身心健康的专门人才发展体能学会科学营养保健、娱乐身心、培养锻炼习惯、创造良好个性、提高体能意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的革命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冲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通过对众多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发现教师、教材、学生相对稳定格局没有根本性突破,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足。个性教育难以突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定不够。体育考核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高校的体育资源没有发挥更大效益,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不良现状和教学相对滞留现象,应运而生集体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实行集体教学模式学生前后成绩比较,参加竞赛成绩比较,与传统式教学模式比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影响,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推广,对大学生学习实施集体性教育模式的兴趣和态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及实施集体性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