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生态地球化学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筑坝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影响河流水环境的人为活动之一。河流经大坝拦截后,水流减缓,营养负荷增加,易于浮游植物生长。经过梯级水电开发,天然河流演化为蓄水河流,同时浮游植物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浮游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性,来评估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自上世纪90年代始,一些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来模拟河流或者湖泊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并取得成功;但这些研究多应用于单一的河流或湖泊研究,且主要用来模拟某一具体藻类的动态变化。因此,本论文尝试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在整个河流-水库系统中的生态动态变化。  乌江是我国西南典型梯级开发蓄水河流,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积累。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乌江干流的六冲河(未受筑坝影响的河流点代表)、洪家渡水库(库龄10年的年轻水库)、东风水库(库龄22年的水库)、六广(受筑坝影响的河流点代表)、乌江渡水库(库龄40年的老水库),及支流猫跳河上的红枫湖水库(库龄52年的老水库)为研究对象,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对所有样点进行半月一次的密集采样,检测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及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参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BP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并验证。最后,利用模型对各个环境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来识别蓄水河流中浮游植物动态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梯级水电开发对河流浮游植物变化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以上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  1、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主要类群为蓝藻、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时空变化。在原始河流六冲河中,硅藻为优势类群,细胞密度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1.12×106 cells/L)的67.2%,在八月份生物量最大。受筑坝影响的六广河采样点,优势类群仍为硅藻,但细胞密度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0.99×106 cells/L)比例下降为56.4%,在八月生物量最大;同六冲河相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发生变化。蓝藻是水库浮游植物的主要优势类群,且因水库营养水平不同各有差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随着水库库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其中洪家渡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13×106 cells/L,优势类群为硅藻(36%)和蓝藻(36%);红枫湖水库的为34.88×106 cells/L,优势类群为蓝藻(94%)。  2、相关性分析显示,原始河流点溶解硅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R=0.639;P<0.01),表明硅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在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和pH值显著相关(R=0.425; P<0.05);而在其他各水库和六广河中,均是温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表明温度是浮游植物生长的控制因子。  3、本研究将水温、pH、溶解氧、溶解CO2、总氮、总磷、溶解硅作为输入变量,而浮游植物各类群的细胞密度作为输出变量,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浮游植物动态变化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预测值和实测值在时间变化上显著相关,表明该模型可以成功地模拟各类群的时序(time-series)变化;此外该模型还成功的预测了优势浮游植物类群生物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可见,尽管浮游植物存在不同种群间的竞争及河流和水库不同的生态环境,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够模拟蓄水河流浮游植物生态变化这种复杂、非线性的生态系统。  4、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系统中影响浮游植物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总的来说,pH和温度是蓄水河流浮游植物各类群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原始河流六冲河中还发现CO2、溶解硅是硅藻生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水库中温度也是优势类群的主要驱动因素,六广河中浮游植物的主要控制因子与水库相似。敏感性分析得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和实测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模型显示在天然河流向蓄水河流转变过程中,水温对浮游植物动态变化的控制作用得到了加强。
其他文献
齐黄24号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一个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早熟、抗病、抗倒伏。剂黄24号株高73cm,主茎14节,分枝2~3个。叶片中等大小,椭圆形。生长
关于水稻育种中配合力的研究还很少,目前对配合力的遗传解释也不一致,配合力的研究对于水稻育种是重要的,但是彼此的关系还不清楚.鉴于水稻的经济性状主要是数量性状,因此我
胆管细胞癌(CCA)是肝脏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在过去的30年里,CCA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不断的增高,但其预后依然很差,几乎未改变过。尽管已发现几个危险因子与该肿瘤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废水的脱氮除磷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完善,强化生物除磷技术(EBPR)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之一。强化生物
族“尔比”与格言、谚语基本相似,但是其适用范围比格言与谚语大得多.“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起来的人生哲理,它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渗滤液是城市垃圾处置过程中的副产品,水质极其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大,对环境的影响不
容县竹良制种基地是广西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基地之一。去年晚造制种1308.66亩,平均亩产173.25公斤,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好收成,这与结合推广使用“叶面宝”是分
本文对饮用水生物处理和生物稳定性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细菌生长潜力(BGP)表征生物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SMP采用陶粒生物滤池为反应器,建立了相
三十烷醇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它对促进种子吸水,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幼苗和根生长量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对作物增产效果表现不稳定,重复性很
随着生产和应用的抗生素量越来越大,抗生素通过释放进入环境的量也越来越大,当抗生素通过释放进入环境后,会进行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对环境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磺胺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