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业科技发展,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因此,研究农村教育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依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教育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然后采用1990-2008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农村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培养劳动者农业生态意识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四个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2)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较低,且各级教育的办学规模发展不均衡;(3)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农村教育所形成的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其弹性系数为1.23,高于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但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其贡献率为15.13%,远低于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本文试图从农村人口和技术进步两方面较系统较深刻地揭示出农村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过程;(2)关于农村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1990—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回归结果,估算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