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抗丝黑穗病相关LRR-RLK基因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丝黑穗病菌接种高粱抗丝黑穗病品种SAP35及感病品种BTx623,并对其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并克隆到2个与高粱抗丝黑穗病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RL-1和 SRL-2),并对这2个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同时通过RT-qPCR对丝黑穗病菌接种后高粱抗感品种中 SRL-1及SRL-2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转录组测序:在对抗病和感病高粱分别进行丝黑穗病接种后24h取叶片,提取其中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在抗感病品种高粱中发现14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55个下调表达,896个上调表达,145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 DEG)中有282个富集到共151个通路,从GO富集的蛋白磷酸酶类基因中筛选2个表达差异较高的LRR-RLKs(SRL-1和SRL-2)基因进行研究。⑵SRL-1和SRL-2基因克隆: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含有完整ORF的SRL-1、SRL-2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L-1基因ORF全长2982bp,编码993个氨基酸,SRL-2基因ORF全长1233bp,编码410个氨基酸;DNA BLAST结果表明SRL-1及 SRL-2仅与小米及二穗短柄草具有较高同源性;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 SRL-1及SRL-2蛋白与禾本科LRR-RLK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⑶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克隆得到的SRL-1和SRL-2基因序列,进一步通过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2个基因的蛋白产物进行分析,表明2个蛋白均具有典型的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结构,理论上具有抗病功能,推断这两个基因可能为新的高粱抗病基因。⑷表达模式分析:根据SRL-1和SRL-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抗感品种在丝黑穗病菌侵染72h内SRL-1及SRL-2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RL-1及SRL-2基因在抗病高粱品种中表达量在接种24h后大幅度增加,72h后表达量有所回落,而在感病品种中的表达量则一直较低,且这2个基因都在抗病与感病品种间显示极显著的表达差异,说明该基因确与高粱的抗丝黑穗病相关,其抗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NF-γ)又称Ⅱ型干扰素,是一种由活化的NK细胞和CD4+、CD8+等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它都与Ⅰ型干扰素(如INF-α、
果蝠(Fruit bat)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有10种左右的果蝠(对于确切的果蝠种数国内不同学者从争议),分布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各省,其中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棕
本文旨在研究外源稀土铈对草坪植物黑麦草与高羊茅的抗旱生理生态作用,通过利用光合仪(LI-6400)、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仪器及现代生物学技术与方法,较为系统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为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之一,白蚁所产生的危害已日益引起人类的重视。在中国,白蚁分布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或地区),特别是淮河以南地区。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林木、果园、农田作物、
学位
植物根系与土壤形成的土壤-根系系统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的生态效应,新银合欢是被广泛运用于生态恢复领域的物种。云南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库区内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工程边坡。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