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当下生态危机的深刻认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日趋恶化,本文以伦理为视角,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对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代表作品(文中简称“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展开研究。文学,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是人类思想智慧之最高凝聚,其中蕴含着人类关于自我、生命、自然的深厚的/根本性的思考与表达,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应该可以从最本质的层面上获知人类与自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和谐共存模式。限于研究空间,本文将研究文本限于美国诺奖作家的代表作品,从五方面全面系统的探讨了其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第一章是对美国诺奖文学作品的概览。从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奖至今,一共有11位美国作家获奖。这些获奖作家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思想主题,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时代的观望者和书写者,这些作家用手中的笔描绘着他们所经历的时代,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作家们在战争、宗教、种族等等社会政治话题的思考中,透着浓浓的人道主义的情怀。除此之外,这些作家的作品中还体现着深厚的生态情怀,自然环境也是他们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家们在作品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揭示工业经济的发展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警醒世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达至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这些作品的思想主题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交融,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特征。这些获奖作家的作品尽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或环境文学,其中的生态情怀还是占有相当大的分量。第二章探讨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开始显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与之同时,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而美国作为全球发展最快也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也较早显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首先需要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正是文学作品所能做到的。美国环境问题的凸显成了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这些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还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生态学的发展、文学创作与批评理论的发展和美国乃至西方环境哲学思潮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此外,美国环境伦理学思想先驱们,如爱默生、梭罗、利奥波德和卡逊等人的思想对美国诺贝尔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章还介绍了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书写自然的代表作。第三章重点阐述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对人性进行了反思,批判了贪婪的人性与功利主义价值观,同时谴责人类对待自然的野蛮行径,并倡导敬畏、尊重自然的道德观。其次,从价值观的层面来看,这些作品给人们输送一种健康的环境价值观,作家们试图利用其作品的影响,重建人对自然的价值观,最终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德共同体。然后,在道德原则方面,这些作品倡导“公平公正”,“尊重善待”,与“虔诚敬畏”的原则。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劝导人们要以道德的方式规范人类对待环境的行为,要保护自然万物的生存,要做大自然的看护者。最后,从审美的层面来说,这些作品不仅仅停留在歌颂自然之美的层面,而是超越审美,着重阐述自然之美的道德化,为人们提供了自然之美和道德责任结合的典范,倡导一种自然之美和人的物我同化结合的至高境界。第四章在前面总结归纳了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些作品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的理想主义倾向、表现形式和思想特质进行评析。首先,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理念,以及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理想倾向。其次,本文探讨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的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通过主题描述书写环保情怀;通过情感引导激发环保意识;通过关系隐喻达致环境审美。最后,这些作品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的特质表现为揭露环境危机、倡导环境保护和关注精神生态。第五章探讨了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环境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该部分论述了环境道德关怀确立的必要性,培养环境意识的迫切性,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规范的思路等。无论是环境伦理,还是文学作品,都应该观照现实。通过这样的探讨与研究,可以为我们建设发达、生态的国家提供新的参考。通过上述五部分的探讨,明确的传达出摈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提倡以地球家园式的视野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环保主张,从而根本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文化观点与现实做法,树立健康的环境伦理观,最终将使地球村中的每一个成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