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分析及CTGF/HOXB9介导肺癌脑转移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一直以来,肺癌因其高发率,高转移率,高耐药性等特点而成为人类肿瘤相关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脑转移肿瘤类型之一。尽管近年来对肺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患者的生存状况仍不乐观,尤其是伴随着肺癌细胞的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肺癌自身的异质性以及脑内特有微环境,使得几乎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对于脑转移肿瘤均没有良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表现出一系列由脑内转移瘤所致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对于肺癌脑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为肺癌脑转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在肿瘤研究领域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从最初的“种子土壤”理论到现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科学家们已普遍形成共识即肿瘤微环境对于肿瘤细胞的生存免疫与转移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对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层面系统地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由于脑在整个生命体活动中的根本性地位,其独特的生理环境,解剖结构,代谢以及免疫条件等均明显不同于颅外其他组织器官。脑内这种独特的生理环境也促进了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研究发现脑转移肿瘤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不仅和原位肿瘤间存在差异,同淋巴等颅外其他部位的转移瘤相比,脑转移瘤的基因图谱同样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脑内微环境对于肿瘤细胞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独有的细胞外环境,其对肿瘤细胞基因遗传和表达模式等构成一个特有的作用外力,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在与脑内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改变自身的细胞表型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环境。所以,对脑转移微环境同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肿瘤脑转移相关机制,为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药物靶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是组成脑转移微环境的主要细胞之一,同时也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神经血管单元和脑内转移灶等不可或缺的组成细胞之一。在肺癌细胞脑转移的整个过程中,BMEC更是在血管微环境以及脑内微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肺癌细胞同BMEC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二者彼此间基因表达谱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详尽。因此对肺癌细胞和BMCE间互作的研究尤其是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将有助于对肺癌脑转移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随着RNA-Seq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基因转录组的研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信息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大量基因转录数据的分析,从基因整体调控网络出发,挖掘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基因,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对脑转移肺癌细胞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对肺癌脑转移机制的研究与探索。研究方法:本实验借助生物信息学,联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脑转移肺癌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及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临床样本测序数据,进行多数据库多疾病亚型的综合性分析,挖掘脑转移微环境与肺癌细胞互作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对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共培养后的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细胞系NCIH209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从而获得在HBMEC影响下,与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改变有关的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同时,下载GEO数据库中人源和鼠源脑转移瘤细胞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质控以及后续的生物信息学的分析。通过对三套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联合分析,研究脑转移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挖掘肺癌脑转移相关因子。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原位肿瘤临床样本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及患者临床病理信息数据的联合分析,研究肺癌脑转移相关因子在原位肿瘤与脑转移瘤之间的表达变化规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下调肿瘤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特定基因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利用小鼠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注射手术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通过小鼠的脑内成瘤实验观察肺癌脑转移相关因子对转移肿瘤细胞颅内成瘤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相关因子在m RNA和蛋白质层面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和MTS增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及增殖能力。结果:在本实验中,通过对共培养NCI-H209细胞和脑转移PC9细胞以及脑转移LLC细胞的基因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联合分析发现,在与脑转移微环境的互作过程中,肺癌细胞表现出与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集的富集,提示其可能发生类神经干细胞样表型的转换。通过对DEGs的进一步分析发现,CTGF/HOXB9可能与脑转移肺癌细胞代谢表型的改变和肺癌脑转移过程有关。通过小鼠脑内成瘤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等实验发现,CTGF是HOXB9的上游调控因子,CTGF/HOXB9促进脑转移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结论:1、在与脑转移微环境的互作过程中,肺癌细胞整体表现为以低氧反应为主的代谢状态,同时表现出类神经干细胞样的功能基因表达特点,提示肿瘤细胞在与脑转移微环境互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可塑性。2、脑转移微环境升高肺癌细胞中HOXB9和CTGF的表达,二者的表达上调促进了脑转移肺癌细胞的增殖和颅内成瘤能力。3、CTGF是HOXB9的上游调控因子,通过对HOXB9的表达调控介导脑转移肺癌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进程。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作为妇科第一位和女性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新发病例569,847例,因该病死亡311,365例,其中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1]。目前子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子宫颈恶性肿瘤可以通过筛查获得早期诊断,常见的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对放、化疗敏感,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的2年内发生复发和转移的
目的: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所致,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由于疟原虫在人与蚊双宿主之间传播的复杂特性,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同样面临着众多挑战。2020年世界疟疾报告中显示,2019年现存约2.29亿疟疾感染病例,40.9万死亡病例。疫苗,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近年来在疟疾中已有长足发展。红前期疫苗,红内期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是目前国际上研究较为广泛的三种疟疾疫苗,其中传播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发病部位在大肠,显示出复发和缓解的病程。它是一个复杂并且令人担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更糟糕的是,大约有15%的UC患者对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不应答,必须接受结肠切除术。然而,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UC的
目的: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中国是肺癌大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之首,疾病负担沉重。肺癌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是一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占比约80~85%左右。尽管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不断发展,NSCLC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鉴定新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更深
目的:纵观全球,肺癌新发病例和病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肺癌患病风险的宣传和防控、采用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先进的治疗手段,但肺癌的发生率以及致死率仍然是目前排名前列的癌种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高发的病理组织类型,部分患者确诊时肿瘤已发生转移,致使肺癌5年的生存率相对低。因此,早诊早治是挽救NSCLC患者生命最有用的手段之一。有效识别NSCLC的潜在预后生物标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140万女性发生乳腺癌,约46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手术切除乳腺癌病灶,并辅助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使乳腺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在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后,往往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仍然不乐观。因此,寻求新的生物标记物和靶向治疗点,可以为提
目的:免疫治疗是近10年来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获批应用于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为晚期肺部肿瘤患者带来了曙光。其作用机制在于唤醒免疫微环境中被封锁的淋巴细胞,发挥自身抗肿瘤免疫功能。然而尽管其疗效显著,部分患者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仅约20-40%。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细胞活力下降,机体抗肿瘤免疫力再次被封锁。因此,对于肺癌的治疗
目的: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病例的75%-85%)和肝内胆管癌(占病例的10%-15%)和其他罕见类型。每年大约有841,000例新病例,和782,000例死亡。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女性的2到3倍。绝经后女性的HCC发生率增加,而雌激素治疗可以抑制这种现象。HCC女性的预后优于男性。目前,仅索拉非尼和Lenva
目的:声创伤是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声创伤诱导听觉通路神经元活动的可塑性变化,特别是,在听觉通路的不同水平,经常观察到自发活动的异常增加,而这种异常活动被认为是耳鸣发生的基础。声创伤后的这种可塑性变化被认为与神经回路中兴奋和抑制平衡的改变有关。在耳蜗背核、下丘、内侧膝状体和听皮层,声创伤被证明可以改变突触抑制。并且研究证明,在这些结构中,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被破坏。然而,关于
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涉及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但哮喘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气道上皮细胞在肺内环境及外部环境之间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层。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的第一道屏障,通过纤毛摆动,释放抗微生物肽,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招募并激活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后通过加强促炎活性,释放生长因子等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多项研究表明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自噬水平增高的,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