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微创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胆囊结石合并直径小于1.0cm的胆总管中小型结石,比较ERCP取石+ENBD(或ERBD)+LC(两步法)、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一步法)以及检查性ERCP+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简称DEPELIP、新两步法)三种方案的治疗差异,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并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患者77例,对其进行随机化分组,其中ERCP+ENBD或ERBD+LC组(两步法组)共计31例、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或T管引流术(简称一步法组)共计19例以及检查性ERCP+小号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新两步法)共计27例。比较上述三种方法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长、手术成功率、净石率、术中出血、手术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第1、3、5天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研究成果:本研究共入组病例77例,其中ERCP取石+ENBD或ERBD+LC组(两步法组)共计31例、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或T管引流术(一步法组)共计19例以及检查性ERCP+小号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新两步法)共计27例,两步法组中一人因ERCP术中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中途退出本研究,其余76人均完成此研究。对比三组患者的23项术前相关资料,其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ERCP+L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方面优于其他两组,其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时长(min)分别为:两步法组(120.57±24.78)、一步法组(133.26±27.84)、新两步法组(140.63±21.07);住院时长(天)分别为:两步法组(10.27±2.83)、一步法组(12.84±2.89)、新两步法组(14.04±4.17)。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元)方面少于其他两组,其分别为:两步法组(66162.71±9315.21)、一步法组(52739.01±10908.17)、新两步法组(67323.42±11898.56),P=0.001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性ERCP+小号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在ERCP术后3h及24h VAS评分、腹腔镜术后3h VAS评分优于其他两组,ERCP术后VAS评分分别为术后3h:两步法组(1.63±0.72)、新两步法组(1.19±0.48)及术后24h:两步法组(1.20±0.45)、新两步法组(1.07±0.67),腹腔镜术后VAS评分分别为术后3h:两步法(1.83±0.95)、一步法组(2.74±1.24)、新两步法组(2.07±0.78),其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在术后创伤分析上新两步法组创伤更小,其中术后Hb及术后ALB降低情况均低于其它两组,术后第一天Hb(g/L)情况为:两步法组(4.40±4.68)、一步法组(6.68±8.61)、新两步法组(1.33±5.92);术后第一天ALB(g/L)为:两步法组(4.34±4.37)、一步法组(8.90±1.9)、新两步法组(2.43±3.5),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净石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情况、肝功能、减黄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新两步法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其它两组,分别为:两步法组8例(26.6%)、一步法组5例(26.3%)、新两步法组2例(7.4%)。结石复发因素分析:胆总管直径>12mm、多发胆总管结石、泥沙样结石、乳头旁憩室为结石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其中胆总管直径>12mm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RCP+LC、LC+LCBDE、DEPELIP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疗效是肯定的。2.LCBDE术,对于需保留了Oddi’s括约肌功能的青少年、消化系统重建术后、胆管结石直径>2cm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对符合一期缝合的患者建议行胆管一期缝合。对于胆总管直径小于8mm患者谨慎考虑。3.ERCP+LC术,对于病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因其永久性损伤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对于青少年患者谨慎考虑。4.DEPELIP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在本研究中其在手术疗效、手术安全性方面均有着优秀的表现,尤其在术后疼痛及术后应激创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值得推广及应用。5.结石复发因素:胆总管直径>12mm、多发胆总管结石、泥沙样结石、乳头旁憩室为结石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其中胆总管直径>12mm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Bca)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三大癌症之一。基于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不同,乳腺癌分为孕激素受体(PR)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其中有70%的乳腺癌被归为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阳性。而ERα也为治疗乳腺癌的最有效靶点之一,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目的空气污染物暴露和肠道菌群可影响抑郁症的发生,但空气污染物和肠道菌群与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关联仍不明确。本研究分析空气污染物和肠道菌群与PPD的相关性,明确妊娠期空气污染物暴露的敏感窗口及与PPD相关的妊娠期肠道菌群,为通过改善空气污染及肠道菌群的构成以降低PPD的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课题组在广州市妇女儿童
学位
学位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肺源性脓毒症更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了解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影响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各项指标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研究背景与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认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及表观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膀胱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探索,有利于推动膀胱癌诊断技术、治疗方案、长期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从而改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学位
[背景]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在所有脑卒中的分类中是第二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危重疾病,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死亡。而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作为SICH最常见的一种类型,HICH同样有着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现有的众多研究数据表明,炎症反应可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一肿瘤专科医院对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来反映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专科医院中的实施效果,结合国采药品使用量的要求,从医院使用现状分析使用国采药品的影响特征,关注医师是否愿意使用国采药品。另外,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国采药品使用特点构建研究模型在案例医院进行实证调查,探索医师使用国采药品具体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提供策略建议。方法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目前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癌前病变和黏膜下肿物的首选治疗方式。胃ESD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剥离病灶时造成胃部人工溃疡,如何有效治疗ESD所致的人工溃疡是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胃ESD术后人工溃疡的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