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国家借鉴国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并结合实际国情提出“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国家和公众的重视,但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因要做到公平公正,却不能完全做到因地制宜。本文选取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行政区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分析了陕西省的实际省情。统计相关文献的评价指标使用频次较多者,综合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参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从能够反应资源与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出发,以尽可能全面反映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为宗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6项三级指标。本文评价指标体系中46项三级指标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评价发展指标体系》中与其相似且意义相同的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这46项三级指标的权重值。权重值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是0.00514、0.01104、0.02628、0.06013。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的指标权重值构建评价模型表,对于生态保护红线考核达标率等三级指标的数据不可获得的问题给予解决说明,并设计了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论文分别以陕西省和陕西省辖区10个地市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使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收集到的三级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18项负向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值进行正负号对调处理;分别计算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得分、陕西省辖区10个地市各自在2014年-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纵向评价得分以及10个地市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横向对比评价得分。通过对评价得分的分析得出:(1)陕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2014年-2017年的能力水平较高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对提升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正作用。(2)经过纵向评价分析得出,渭南市2014年-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得分增幅最高,增幅最差的是铜川市。经过横向对比评价分析,得出陕南地区3个地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得分最高,其次是陕北地区的2个地市,关中的5个地市得分情况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