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微生物锰氧化物对银的吸附机制和解吸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rinobacter sp. MnI7-9是从印度洋深海锰结核环境分离的1株高效锰氧化菌,其代谢过程中能将二价锰氧化至四价锰氧化物。其产物生物锰氧化物因较之非生物锰氧化物有独特晶型、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更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和很强的吸附能力。本实验以化学锰氧化物为参照对比,研究了深海锰氧化细菌MnI7-9氧化锰产生的锰氧化产物在不同条件下对银离子Ag+的吸附作用,找寻了解吸方法,探究了吸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与化学锰氧化物相较,生物锰氧化物对Ag+有着更强的吸附能力,在高Ag+浓度的时候体现的尤为明显。两者对银的吸附过程都满足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朗缪尔等温吸附方程。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知道,28℃时,生物锰氧化物和化学锰氧化物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为8.097 mmol/g和0.787 mmol/g.这两种锰氧化物对银的吸附都是自发的(ΔGθ<0)、吸热的(ΔHθ>0)熵推动过程(ASθ>0)。生物锰氧化物和化学锰氧化物的ΔHθ分别为59.69 kJ/mol和2.287 kJ/mol,这组数据表明,生物锰氧化物对银的吸附更像是一个化学吸附,而化学锰氧化物对银的吸附更偏近物理吸附。含菌体的生物锰氧化物混合物中,生物锰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生物锰氧化物对银的去除率都要高于纯菌体对银的去除率。XRD/FT-IR/SEM/XPS的结果都显示,生物锰氧化物在吸附前后形态和物质组成都发生了变化,吸附结束后生物锰氧化物表面有少量银单质(15.29%)的生成,P-H键和胺的盐类的红外吸收峰消失不见。而菌体和化学锰氧化物吸附前后没有太大变化,说明三者有着两种不同的吸附机制。用Na2S和浓硝酸等试剂对吸附后的生物锰氧化物进行解吸处理,解吸率将近100%。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Cu2+、Fe2+、Ca2+和2-蒽醌磺酸钠,以期促进细菌的锰氧化效率。得到的生物锰氧化物对银的去除率有所提高,接近99%。该研究为含银废水中银的回收提供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深海生物锰氧化物,并为深海生物锰氧化物吸附银的性质及机制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根据在数据库编程中的实际需求,详细分析了在VS2010中使用C#.NET读取Excel表格数据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导入Office COM组件的方式,创建Excel表格文件并导出数据到Excel文件,方
针对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深入研究了该模式下动态网站开发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实施。
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他认为中风病的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治疗上应"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在选穴上,以阴
讨论Lagrange力学中的时间反演、空间反射及其复合变换.给出Euler-Lagrange算子的时空分立变换性质,指出等效的Lagrange函数的时空分立变换性质可能不同.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网络设备与主机系统在身份认证过程中采用静态口令存在安全风险因素,介绍了RSA双因素身份认证体系,网络与信息管理员根据管理规范向用户发放单独的认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