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中女大学生就业观研究——以《职来职往》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可思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在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按此比例推算,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女大学生的就业尤其受到挑战。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   近年来,由于《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职场类真人秀的兴起,不少女大学生将求职渠道拓展到这类节目中。本文以《职来职往》中的女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参照前人的就业观研究框架,结合本文实际,从就业态度、就业理想、就业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节目中的女大学生就业观。分析结果得出,相较传统的求职渠道,节目中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节目中的女大学生的月薪目标值更高,就业机动性更大,民营企业选择度更高,专业对口意识下降以及在求职的过程中对学校相关影响因素重要性的弱化。   这表明节目中的女大学生在对职业的选择上,就业自主意识强,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步确立。在更加注重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更看重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更加降低了对工作地点、专业对口、企业性质的要求。在如何得到这份职业的准备中,女大学生的务实意识更高,将实践经验和在校活动作为赢取一份工作的首要条件。但从就职态度分析来看,女大学生的实际拥有的实践经验的人数所占比例仍然不高。但也存在一些如对自身定位不清,存在盲目从众心理,专业积累不够,就业期望值过高,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研究的重点,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媒介是如何对节目中女大学生就业观进行建构的,建构的价值和不足在哪里。具体来看,本文从话语、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电视媒介对就业观的建构。话语方面主要从行业达人权力话语建构、主持人的话语控制、Mr.Job的话语调节三方面来分析;内容上表现为追逐并制造热门的社会话题;方式是采用寓“教”于乐,将节目的娱乐性与节目的真实性和服务性想结合,找到一个“教”与乐的结合点。通过这样的建构过程,电视媒介通过一个“全民教育”的方式试图在全社会范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就业环境。
其他文献
整合营销传播这个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己出现的概念,其理论框架经过舒尔茨等人的努力基本建立,并且得到了营销传播界的普遍认同。传播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整合营销传播发展,这个具有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人类的视觉和听觉无不被海量的信息和高速的传播充斥着。如何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故事化”作为新闻叙事的一种形式
胡乔木作为新中国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职务,指导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新闻活动都是同
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多元性、开放性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从网络获取新闻资讯,促使网络媒体得到了前所未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和南方报业集团对“杨丽娟事件”的报道为例,通过对再现的媒介逻辑、媒体视角、叙事模式、话语方法、符码选择等内容的分析,考察代表主流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再
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曾经经历过辉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曲在当代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广播的发展,使戏曲传播具备了声音传播功能;戏曲和电影的结合使戏曲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与它的商业模式息息相关。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是指文化企业在明确外部条件和内部资源的前提下,在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