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甲胎蛋白(AFP)虽为当前肝细胞癌(HCC)诊断最常用的标志物,中晚期癌诊断的阳性率可达60%~70%,但特异性不强,在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病变也可有较高的表达率。寻找敏感、特异的诊断标志物,仍然是目前肝癌防治的热点。业已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特异促进血管内皮分裂增殖的细胞因子,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血管发生蛋白,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恶性积液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血清可溶性VEGF(sVEGF)水平的改变能否作为肝癌诊断的标志物,或癌性腹水时,是否伴随有VEGF的变化,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研究sVEGF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的特异性;并进一步探讨血清VEGF与AFP联合或腹水VEGF与细胞学联合检测能否提高肝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对血清VEGF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分析,以及肝癌射频(RF)治疗术后VEGF变化规律的观察,探讨肝癌预后评价指标,并提供治疗效果评价依据。材料与方法 所选病例分为4组:肝癌组(70例血清标本,25例腹水标本),肝硬化组(30例血清标本,15例腹水标本),RF治疗组(30例术前及术后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20例献血员血清标本)。记录肝癌组临床病理资料,RF组病例在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测量肿瘤供血情况,术后复查。采用定量ELISA法检测标本中VEGF含量。 血清VEGF:肝癌组563士621 Pg/ml,肝硬化组205士15lPg/ml,汇l 常组 89士44Pg/ml,肝癌组显著高于后两者(P<0刀5,P<0刀of人血清 VE(f lD 用于检测肝癌时,敏感性u1.4们较MPO7.1们略低,但特异性K3.3叨l 则明显高于后者(54.3%),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 ll 异性 (>9%)。l 腹水VEGF:肝癌组sls 士373pg/ml,肝硬化组204士156pg/ml,两者D 差异显著(P<0.05人 以腹水VEGF>321 pg/ml为临界值用于肝癌诊断,l 敏感性可达 68刀%,研究发现,腹水 VEGF用于检测恶性腹水可弥补细 lD 胞学敏感性低的不足,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恶性腹水检出率。Dl 研究血清 VEGF 7k平与临床病理相关性表明,血清 VEGF与肿块大 ll/J’及血流分级成正相关;出现液化坏死病变时,血清 VEGF水平明显增 lD 高(P<0刀引;伴有远处转移及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F水平也明显DD 增高(P<0刀引。。,DDAf治疗术后血清***F水平显著增高(P<0刀S),并表现出随肿瘤。Dl 血供减少而增高的趋势。。l11,肝癌患者血清、腹水 VmF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提示血清、腹,。。ll 水 VEGF可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依据。l12.血清 VEGF联合仆P分析可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J7。ll 补单纯 AFP检测的不足;腹7R VEGF联合细胞学检测可提高恶性腹水 lD 的检出率。D13.伴有远处转移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血清 VEGF 7h平明显增高,冈 ll 此检测血清和腹水 VEGF水平可作为肿瘤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lD4.肝癌徘治疗术后血清仆盯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并与术后肿瘤血供Dl 减少有一定关系,提示肝治疗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活性,lD 有必要联合抗血管治疗以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