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格局作为景观异质性在空间上的展布,具有很强的尺度依赖性。认识空间异质性的多尺度依赖性和景观格局特征对尺度效应关系的影响是进行空间尺度推绎的基础。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景现格局和景观尺度效应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封丘县和江苏省高淳县为研究区域,中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和景观统计软件(FRAGSTATS3.3)分析了两地2007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比较了在不同经济自然条件下人工景观格局的异同,并进一步选取了反映景观格局形态特征的景观指标,使用景观统计软件分析了两个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和幅度效应。封丘县的主要景观类型为耕地,其余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地及草地;而高淳县的主要景观类型则是草地、建设用地两种,其余依次为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通过对这两个地区景观类型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景观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封丘县主要景观类型的分布较高淳县受到的限制小,分布的聚集性较好;高淳县景观因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出斑块分散,各类景观聚集性较差的特点。封丘县草地与高淳县未利用地均表现出高破碎度高和高分离度的特点,说明这两种景观类型的转变率较其他类型高。景观水平分析中,两县均表现出了景观破碎度高、景观斑块复杂、斑块边界简单的特点,说明在影响两县景观格局的各项因素中人类活动干扰为最主要原因。2空间粒度变化对各种景观格局指数都有明显的影响,根据景观指数对空间粒度变粗的响应情况和粒度效应关系,可以把本研究中的13种指数归为三类:第一类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粗而减小,且具有比较明确的尺度效应关系,可预测性较强;这类指数包括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长度、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第二类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增大将最终下降,没有明确而单一的尺度效应关系,即可预测性不强;这类指数有六种: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及最大斑块指数。第三类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粗而增加,尺度效应关系与景观格局特征明显相关,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包括平均斑块面积和面积周长分维数两种。313种景观指标的幅度效应分为两类:第一类的三种指标中,斑块个数是对景观格局组成特征的度量;边缘长度和景观形状指数是对景观形状特征的量度,尺度效应表现为单调增长。第二类景观指数有10个,包括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边界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周长分维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这类指数随幅度的变化行为与景观的格局特征(具体指斑块类丰度、优势度和空间分布方式)有密切关系,尺度效应变化多样,不易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