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择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诱导方法,通过FloTrac/VigileoTM监护系统监测麻醉诱导期间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变化,并结合血压、心率等指标评价这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重指数19~25kg/m2,ASAⅡ级。按性别与手术种类随机分层分为两组:七氟烷诱导组(S组,n=20),异丙酚诱导组(P组,n=20)。   患者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mg/kg,插管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10ml/kg补充术前缺失量。S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设定氧流量6L/min、8%七氟烷预充呼吸回路,紧扣面罩嘱患者深呼吸,待睫毛反射消失时将吸入浓度降至4%,监测BIS降至60时罗库溴铵0.9mg/kg静脉注射,当BIS降至50~45、TOF接近于O时行气管内插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4次/min、吸呼比1:2。P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使用Orchestra工作站靶控输注异丙酚。选择Schnider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参数、设定血浆靶控浓度3μg/ml,监测BIS降至60时罗库溴铵0.9mg/kg静脉注射,在BIS降至50~45时,TOF接近于O时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后20min内两组分别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和异丙酚靶控输注浓度,维持BIS在50~45水平,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5ml/kg补充预扩容量。在试验过程中,MAP<55mm Hg,持续时间超过10min,静脉注射麻黄碱纠正;HR<45次/min,持续时间超过1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纠正。采用Dash-4000型生命体征监护仪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S/5麻醉气体分析仪检测七氟烷MAC值,XP2000型BIS监测仪监测BIS,TOF Watch SX型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经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rac/VigileoTM经外周动脉心排量监护系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搏量(SV)与心输出量(CO)。插管后立即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操作完毕待各监测数据稳定后,记录各组数据作为基础值,并记录各个时点的监测值。包括:基础值(T0)、BIS降为60时(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20min内每1min(T4~23)的SBP、DBP、MAP、HR、CO、SV以及机械通气后各时点的SVV。   于T0、T8、T13及T23时点各抽取桡动脉血3ml,采用放免法检测Cor、PRA与Ang-Ⅱ浓度。   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种类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血流动力学指标   CO: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诱导开始后均逐渐下降,在插管前即刻降至最低水平,S组降低43.9%,P组降低33.7%,S组低于P组(P<0.05);插管后1min时稍有恢复,S组较基础值降低16.2%(P<0.05)、P组降低16.1%(P<0.05);插管后4min趋于稳定,S组较基础值降低38.8%,P组较基础值降低39.5%(P<0.05)。   SV:   与基础值比较,S组插管前即刻较基础值降低31.7%(P<0.05),P组降低29.4%(P<0.05);两组至插管后1min稍有恢复,S组较基础值降低7.3%,P组降低15.1%(P<0.05),降低幅度P组大于S组(P<0.05);S组在插管后4min开始趋于稳定,较基础值降低30.2%(P<0.05);而P组继续下降,至插管后5min下降幅度达到38.6%(P<0.05)后有所恢复;至插管后8min开始趋于稳定,较基础值降低28.9%(P<0.05)。   SBP: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诱导开始后下降,S组插管前即刻较基础值降低27.1%(P<0.05),P组降低28.6%(P<0.05);插管后6min趋于平稳,较基础值降低23.3%(P<0.05);P组插管后1min稍有上升之后又逐渐下降,降至插管后5min时开始恢复,在插管后9min后趋于平稳,较基础值降低30.4%、低于S组(P<0.05)。   MAP: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诱导开始后下降,S组插管前即刻降低21.1%(P<0.05),P组降低22.6%(P<0.05);S组插管后1min恢复至基础水平,之后再次下降,插管后4min趋于平稳,较基础值降低16.4%(P<0.05);P组插管后1min稍有升高,之后再次下降,降至插管后5min时开始恢复,在插管后8min后趋于平稳,较基础值降低29.6%,低于S组(P<0.05)。   DBP: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诱导开始后下降,S组插管前即刻降低19.3%(P<0.05),P组降低31.4%(P<0.05),P组低于S组(P<0.05)。S组插管后1min时高于基础水平,之后再次降低,至插管后5min后趋于平稳,较基础值降低13.8%(P<0.05);P组在插管后1min时稍有恢复,之后再次下降,降至插管后5min时开始恢复,在插管后8min后趋于平稳,较基础值降低23.5%(P<0.05),P组低于S组(P<0.05)。   HR: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诱导开始后减慢,S组插管前即刻较基础值降低12.1%,插管后5min较基础值降低23%(P<0.05),之后稳定于该水平;P组插管后1min高于基础值7.5%(P<0.05)。之后逐渐减慢,插管后5min较基础值降低10.0%(P<0.05),且高于S组(P<0.05),之后稳定于该水平。   SVV:   P组试验中各时点波动于17%~21%,S组波动于8%~12%(P<0.05)。   3应激激素   Cor、PRA与Ang—Ⅱ:   Cor两组插管后各时点均低于基础值(P<0.05)。PRA与Ang-Ⅱ P组插管后各时点均高于基础值,并高于S组(P<0.05)。   4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S组51±17s,P组82±26s,S组短于P组(P<0.05)。   结论:   8%七氟烷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诱导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   在诱导开始至插管前阶段,两种诱导方法均有明显的循环抑制,但七氟烷诱导对心排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插管至插管后20min,两种诱导方法下插管操作均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但是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程度较重、趋于稳定所需时间较长。
其他文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采用甘蔗(S.oficinarunL)侧芽作为离体快速繁殖的材料。1.2培养条件培养基(1)N6+NAA0.6mgL-1(单位不同)+KT1.5,(2)MS+6-BA2.0+NAA0.2,(3)MS+6-BA1.0,(4)N...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Test Materials The lateral shoots of S. fuicinaru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