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和体质健康均取得明显成就,但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视力不良率仍在持续增加,高度重视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缓。羽毛球培训是培养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兴趣爱好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引导和激励青少年形成长期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促使青少年熟练掌握羽毛球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立足点,从个体内在心理层面探寻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的影响因素。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491名长沙市7-15岁参与羽毛球培训的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的参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和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的参训意向和参训行为阶段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的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训意向因素在年级、参训时长、参与目的、上课方式、参训频率、参训行为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因素在性别和寒暑假集训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外因潜在变量共可解释62.3%的参与意向,参与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参与意向的关键变量,主观规范的影响较小。(3)计划行为理论各变量对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行为阶段的解释力达到“中等影响程度”。参与意向是唯一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行为阶段的因素,共可预测和解释16.9%的变异量。(4)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的青少年参与羽毛球培训影响因素路径的模型图拟合优度较好,初始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的契合度较好。“参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意向→参训行为阶段”的作用路径均呈显著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参训行为阶段”的作用路径不显著。研究建议:(1)机构层面:高度重视项目宣传,激发积极地参与态度与意向;(2)家庭层面:充分发挥主观规范作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3)协会层面:着力打造羽毛球赛事,培育青少年羽毛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