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学比较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治疗ABP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诊治的149例符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壶腹部有无梗阻,将ABP分为四类:轻型非梗阻型(68例)、轻型梗阻型(39例)、重型非梗阻型(29例)、重型梗阻型(13例)。ABP的治疗方法可以总结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外科手术(LC、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等)和内镜治疗(ERCP、EST及ENBD等)。目前国内外对于不同类型ABP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1997年制定的ABP的诊断标准选取我院5年来收治的149例病例,根据胆道壶腹部是否存在梗阻分为梗阻型ABP(52例)和非梗阻型ABP(97例)两种。对于伴有梗阻的52例患者,根据解除梗阻的不同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EST,32例)和手术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2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分析各自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恢复情况、黄疸恢复情况、住院时间、APACHEII评分变化等指标。而对于非梗阻型的97例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60例)和手术治疗组(开腹和腹腔镜手术,37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分析其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APACHEII评分变化、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将所采集的统计资料汇总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对于非梗阻型ABP的97例患者,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指标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梗阻型ABP的52例患者,内镜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指标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非梗阻型ABP,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约2-4个月)再行手术治疗解除引起ABP的病因。对于梗阻型ABP,与开腹手术比较,EST治疗存在明显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作为梗阻型ABP患者解除胆道梗阻,治愈ABP的首选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