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翻译心理过程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完善了翻译学研究的多样性,并使翻译研究越来越有据可依。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已被大量运用于阅读理解和翻译研究。图式是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当遇到新经验或新信息时,储存在大脑中的图式会经过匹配、更改和转变,形成新的图式来帮助理解信息,预测新变化。李清照是我国古典诗词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她的诗词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深受中外学者和翻译家的喜爱,并对其诗词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李清照诗词译作为个案,试图从认知图式理论来探讨译者在翻译时的心理过程,结合文学翻译的本质,利用读者参与其中的办法,通过对比分析来检验译者的产出在目的语读者心中的图式与原作在源语读者心中的图式的匹配度。本文整理归纳了中国读者对《如梦令》原作的理解和鉴赏;引用了来自6位中外译者的6种《如梦令》的翻译译本,详细介绍了每个译者自身对诗词翻译的心理图式和他们对《如梦令》不同的翻译处理;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30位外国读者,整理了他们从6种《如梦令》译本中得到的信息以及他们对这6种译本的理解和鉴赏,结合文学翻译的本质对源语读者对于原作所产生的图式和目的语读者对于译作所产生的图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什么样的译作在传情达意上才是最好的。本文最终的目的在于证明图式理论对翻译过程强大的解释力,和通过结合翻译的本质,利用读者参与这一方法证明翻译研究的有效性,以期为翻译研究开辟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