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问题备受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土地利用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又是该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选取济南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1990、1995、2000和2005年四期LandsatTM遥感影像和传统遥感解译方法,使用ArcGIS软件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其1990~2005年15年间土地利用图谱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1)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来看,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变化最大,增长幅度达到29.30%;其次是水域和耕地,水域面积在15年间增加了3.72㎞ 2,增长幅度为11.06%,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幅度为10.20%;再次是林地、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年变化率为1.95%,耕地次之,年变化率为0.68%;(3)从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来看,土地利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的利用方式是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4)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来看,变化最大的是耕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增加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5)从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来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在各市、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耕地:槐荫区、历下区、市中区和天桥区的相对变化率较大,相对变化率R值都大于1,其中天桥区最大,R=9.80;林地:槐荫区的相对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市中区和章丘市,其R值都大于1,变化都较全区域大;草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是历下区,其值达到12.34,其次是槐荫区,长清区和章丘市相对变化率均低于本研究区整体水平;水域:槐荫区相对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历下区,章丘市、长清区和历城区的R值都小于1,低于全区水平;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长清区、市中区和章丘市相对变化率较大,其值都大于1,天桥区仅只有0.05,远远低于全区域的变化。其次,在对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定性分析,得出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利用1995~2005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到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最后,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策法规和深入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认识等方面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