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发生在服务行业。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农村幼儿教师因其特殊的教学性质和工作环境,职业倦怠也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指数。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而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本研究对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37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发现:(1)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维度较严重。(2)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存在年龄和教龄差异,40岁以上农村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幼儿教师,教龄为10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较低、个人成就感较高,教龄在15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情绪衰竭最严重。(3)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所担任的具体职务有关,在保教组长、教研/年级组长、班长和普通教师四种职务中,保教组长的职业倦怠总分最低,教研/年级组长的情绪衰竭最高,班长的个人成就感最低。(4)公办园、集体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三种类型中,公办园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分、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显著高于集体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公办园和集体幼儿园农村幼儿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的农村幼儿教师。(5)农村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和教龄农村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中年龄在31~40岁、教龄在11~15年的农村幼儿教师有更多的幸福感。(6)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存在显著的职务差异,保教组长的主观幸福观水平较高,而班长在消极情感得分上显著高于其它三类职务。(7)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积极情感上,公办园和集体幼儿园的农村幼儿教师得分显著低于民办幼儿园的农村幼儿教师,在消极情感上则相反。(8)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体的情绪衰竭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总分、个体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积极情感,显著正向预测消极情感得分;个人成就感降低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得分,显著正向预测消极情感得分;非人性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消极情感得分。因此,本文建议:(1)农村幼儿教师应正确看待职业倦怠问题,并进行积极心理调试;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寻求社会及家庭的支持与尊重,注意多与幼儿家长沟通。(2)社会应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学环境;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学习的途径;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