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过去110多年,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已经出现了100多种不同的英文译本。由于这些译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出自不同的译者,所以呈现出纷繁的语言现象,反映出译者各自不同的翻译策略。然而,迄今为止,对于《道德经》译本的研究多是探讨译者主体性和翻译策略等问题,对《道德经》众多译本横向对比分析研究的文献则不多见。
平行语料库研究是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横向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平行文本及多译本对比分析,其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尊重翻译事实,尊重平行文本及不同译本的内在关联性。分析平行文本的理论依据是,翻译者通过翻译实践实现对源语言文本的理解和转换。但是单篇翻译文本或单一译者的翻译文本只能说明翻译者个人活动,不足以成为双语对应的依据。双语关联文本对应概念和术语的确立是翻译者内部互动和谈判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遍被大家认可的翻译被更多的译者接受并被不断重复,可接受性低的翻译得到译者消极响应,逐渐淡出翻译实践。所以,可接受性较强的翻译在平行语料库中复现率就高,反之则低。平行语料库是广大译者的翻译事实及翻译策略所构成的巨大资源库,是基于翻译单位研究翻译普遍性的重要平台。这种以翻译对应单位为基础而建立的数据库,较之以单纯的单字或单词为对应基本单位的字典,应具有更强的意义对等性和翻译指导性,对于不具有语感和翻译直觉的计算机更是一个丰富的参照知识库。
此论文主要探讨《道德经》多译本翻译的特征及其原因。为保证研究的准确度,此论文选用了由西方人直接从汉语本《道德经》译出的四十篇译本作为研究语料。论文采用平行语料库技术,结合定性、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对《道德经》中出现的一些高频名词进行对应分析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道德经》中出现的高频名词是什么?
(2).《道德经》中的高频名词的对应翻译是什么?
(3).《道德经》中的高频名词的翻译特征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是什么?
(4).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翻译特征?
研究步骤为:
(1).建立《道德经》汉英翻译的对应平行语料库。第一,利用网络等手段,搜集平行文本语料,把收集好的平行文本语料进行整理。第二,建立对应单位识别,收集40篇《道德经》英译本,使用同一篇《道德经》汉语文本,在其基础上建立一个汉英对应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是古汉语文本的汉英对应,所以对应原则为句子对应,即以汉语《道德经》文本中的句子为主要的断句原则进行对应,对于个别较长的句子则进行分开对应。
(2).从《道德经》汉语文本中选出准备研究的高频名词。名词概念的选择是基于汉语《道德经》文本,选词原则是肉眼观察和word软件中的查找功能相结合,首先熟读了解汉语《道德经》,然后找出汉语《道德经》中出现的名词,最后通过word软件的查找功能找出这些名词出现的频率,选择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本文以“道”、“德”、“无为”、“一”和“万物”等5个高频名词为研究对象。
(3).平行语料库统计和检索分析分为两大模块:1)对应单位检索和基本信息统计。2)全文检索及索引分析(李文中,2010,p.25)。所以此次研究使用平行语料库自身具有的检索分析功能,得出这些高频名词翻译在不同文本中出现的翻译现象的相关数据。
(4).将得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到相关研究问题中去。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的结合对经典著作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传统翻译难以完成的工作,在语料库条件下可以得以实现,并且大量的语料加深了研究的可信度。随着其接受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这种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多译本平行对比分析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为以后同类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参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