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叶楮(Guangyechu)隶属于桑科(Moraceae),构树属(Broussonetieae)。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4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岛屿。构树属的四种植物分别为构树(B.papyrifera)、小构树(B.kazinoki)、藤构(藤葡蟠,B.kaempferi)、落叶花桑(B.kuris),在我国均产。光叶楮是构树的一个变种,是近几年从日本引进的优良的制浆纸材。构树的成熟果实入药称“楮实子”,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的功效;小构树的叶、根皮、茎皮等也可入药。根据以往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证明其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对该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部,对地上部分研究较少,为了充分利用该属植物资源,进一步探究其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我们对光叶楮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采用了试管法和圆形滤纸法对光叶楮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初步确定其含有酚性成分、有机酸、生物碱、氨基酸、皂苷、多肽、蛋白质、黄酮及其苷类、植物甾醇、三萜类等成分,可能含有糖、多糖和苷类,强心苷,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
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分析,粗蛋白含量为19.23%,粗脂肪含量为2.72%,粗纤维含量为8.98%,总黄酮含量为1.08%,氨基酸总量为15.315%,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5.45%。微量元素含量(μg/g干基):铁353.75,锰47.50,锌31.25,铜13.99;常量元素含量(mg/g干基):钾16.2,钙17.5,镁5.878。
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G1,G4和G5;同时对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G2,G3。
对5个化合物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分析(UV,IR,GC/MS,1HNMR,13CNMR),通过解析最终确定其结构为:化合物G1为木犀草素,G2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G3为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苷,G4为3,5-豆甾二烯,G5为β-谷甾醇。化合物G2和G3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的。
接着进行了G1,G2和G3三种单体化合物对5种细菌和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G1,G2和G3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无抑菌效果,而G1对5种细菌却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