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巨大,随之而来的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输电线路大多建设在郊区、乡村、丘陵、山地之上,线路走廊内会自然或人为的生长出树木。每年都会发生因为树木与输电线路导线的安全距离不足导致的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发生。情况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给企业、居民造成严重的损失。电网公司现有的树障缺陷分级管理办法是根据线路保护范围内的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时距树木的最小距离进行判断,根据距离的数值,将缺陷分为紧急、重大、一般,根据缺陷等级规定消除缺陷时间期限。由于树木清障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近年来了输电线路建设迅速,不断增加,而由于各种原因,清理树障缺陷的人员没有增加,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树障清理不及时,无法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消除树障缺陷。本文提出了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树木生长周期,研究分析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季节的生长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清理计划。在保证线路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清理计划,能够减轻因时限考核造成的压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运营成本,节省资源,保障电网的稳定。本文以本人所在的广东茂名地区为例,详细分析茂名地区常见树木种类的生长情况,运用理查德公式(Richards增长曲线方程)建立常见树木的生长模型。运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等手段,对线路保护内树木的情况3D建模分析,研究了利用Pix4DMapper软件分析航测数据的具体方法步骤。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树障缺陷动态管理模式,制定新的缺陷定级规则,加强树障管控。并以茂名供电局的500k V茂蝶甲线某段线路为例,根据动态管理模式、新的缺陷定级规则进行树障缺陷管理,检验本文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