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底资源矿产勘探中,海洋电磁法是一种非常重要及有效的方法。它采用可以控制的人工场源作为激励源,测量海底电磁场场值,以便弥补海洋环境中缺失的低频信号,通过计算视电阻率和相位,结合收发距离,或者是直接利用所观测到的电场和磁场达到探测地下电性分布的目的。海洋电磁法是除了地震之外,研究海洋,特别是海底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探测深度范围大、破坏性小、实施简单、适应性强、探测准确等特点,其作为一种风险控制手段,帮助勘探人员找出潜在的油气藏,为勘探人员钻井作业决策提供依据。在发射装置中,能够影响发射信号的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以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合理论基础,分析了比如收发距、发射信号的波形、发射信号的频率、视电阻率、视相位以及发射天线等对探测的影响。一般确定发射信号的频率范围为0.01Hz~50Hz。在接收装置中,海底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的信号有三种:第一种是直达波信号,第二种是来自于海底地层的反射和折射的电磁波信号,第三种是来自水面的反射和折射的电磁波信号。由于电磁反射波在海底穿行的距离会非常长,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比直达波的信号弱。垂直高阻油层入射的电磁折射波在高阻储层中能量虽有衰减,但是更多的信号将沿高阻层面传播,并且其能量会不断的反射到海底接收排列上,当收发距与高阻储层的埋深相同或者大于其埋深位置时,高阻层返回的电磁波信号能量将会超过直达波的能量而占据主导地位,一般确定收发距的大小为储层埋深的2~5倍时为最佳。在接收天线方面,以电路理论知识为基础,分析了发射电流为斜阶跃脉冲下的一次感应电压的影响,得到了一次感应电压曲线图。本文是以成都理工大学负责的国家729专项,《海洋航空地球物理探测及应用》项目为依托完成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收发装置的原理及各参数的分析,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