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次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时,配合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使其体验并感受6种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症状及对生活的影响,验证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在初次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使患者重视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由糖尿病造成的患者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方法选取天津某三甲专科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1月初次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纳排标准,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以预防并发症为主题的集体健康教育和讨论的教育模式,干预组患者在给予常规的以预防并发症为主题的集体健康教育基础上,配合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两组患者均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收集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BG)、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况以及3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基线资料的性质和分布,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BMI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自我效能水平比较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讨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血糖相关指标、糖尿病自我效能水平得分等级及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比较: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饮食行为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干预组在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时间和干预方式对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自我管理总得分、饮食行为、运动行为有交互作用(P<0.05),即两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自我管理总得分、饮食行为、运动行为变化趋势不同;两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0.05),即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干预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自我效能水平、饮食行为、运动行为及足部护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血糖监测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水平的总分情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配合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饮食运动方面改善最显著,足部护理行为也有一定的改善,说明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的教育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糖尿病教育配合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干预工具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BMI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