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都有巨大的价值。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但也使得耕地面积及质量不断下降,这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甘肃生态环境脆弱,后备耕地资源又比较缺乏,一定数量与质量的耕地对于甘肃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甘肃的耕地利用方式粗放,撂荒等问题较为突出,耕地浪费严重,除了国家政策以及地方的一些经济手段之外,法制方面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法律在耕地保护当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制作为耕地保护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耕地保护的相关问题必须提上立法日程,使得耕地保护有法可依,人地矛盾的缓和和解决也都须依赖于法律。因此研究耕地的法制措施保护,对于耕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提出完善与耕地保护法律措施的思路,对我国耕地保护法律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榆中北山作为甘肃农村人口外流、耕地撂荒的典型地区,调研耕地利用状况并从法制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对于整个甘肃的耕地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另外,北山的陡坡地已经进行了梯田改造,但在县一级还没有出台如何利用的文件,同时兰州乃至榆中对于耕地利用的规范太少,耕地撂荒、退耕还林、土地流转方面的规范缺位,导致北山的撂荒问题一直无法缓解,因此本文将致力于从北山地区的耕地法制保护出发,对甘肃耕地保护立法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四章,从全球和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立法出发,在对榆中北山的耕地资源利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份和国外的立法经验,对甘肃的耕地保护立法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同时文章旨在指出耕地资源的法制保护对榆中北山地区耕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的方法,了解榆中北山耕地利用状况,掌握耕地撂荒、土地流转、退耕还林的现状,并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探讨国外对本其国耕地的立法保护以及我国的耕地制度保护和立法保护,借鉴国外有效经验,并探讨我国其他省份在耕地保护方面的规范,找出实践中较好的做法,在我国目前耕地保护的立法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分析应对榆中北山耕地保护瓶颈的法制保护对策,同时探讨甘肃和兰州分别对耕地的法制保护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对相关条例提出具体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