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电离辐射致股骨头坏死早期病理特点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Gy以上大剂量单次局部照射股骨头部位可造成放射性股骨头坏死,骨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空骨陷窝增加。空骨陷窝随时间的变化与照射剂量有关,并随时间延长呈确定性增加,照射后6周空骨陷窝率达30%可作为放射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放射性股骨头损伤和坏死形成机制主要与射线对骨髓BMGCs和毛细血管的直接损伤有关,表现为电离辐射后,BMSCs生长缓慢,分裂减速,集落形成减少,同时其Cbf-al、PPARγ、VEGF-A 和KDR的表达下调,B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分化受抑。受照部位血管稀疏、断裂,降低了骨损伤修复能力;给予一定诱导因素,辐射损伤后的BMSCs体外分化能力可以部分恢复,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恢复明显,尽管其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的数目依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