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雄达小提琴普及教育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ne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提琴普及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涌现了众多小提琴名师。而在众多的小提琴教育家中,蒋雄达在出版专著、乐曲创作、组建乐团、学术科研、考级教材等多个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我国小提琴普及教育的发展,为小提琴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小提琴普及教育方兴未艾而又难免暴露一些固有问题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蒋雄达这位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的教学理念、思路和方法予以归纳总结,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加以弘扬与推广,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小提琴普及教育的深入发展。有鉴于此,本文选择蒋雄达小提琴普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来展开系统性的深入探究。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学界相关文献积累情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必要信息进行了提示和论述;第二部分,从“核心教学理念”这一角度,对蒋雄达小提琴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解析;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从“完善考级制度”和“修订小提琴教材”的角度切入,分析了蒋雄达开展小提琴普及教育的基本措施;第五部分,以北京少年室内乐团以及太阳青少年乐团的教学和表演实践为例,通过与其他小提琴教育家教学实践的对比,呈现了蒋雄达小提琴普及教育的效果,论证了以室内乐形式促进小提琴教学的有效性;第六部分,则在论述推进小提琴普及教育的现实意义之后,分别从内部创新和外部完善两个角度切入,对蒋雄达小提琴普及教育的经验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小提琴普及教育的发展前景;第七部分为结论,对全文的论点予以概括总结。笔者希望通过对蒋雄达小提琴普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能够提高公众对于小提琴普及教育的重视水平,并对当前小提琴普及教育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促成小提琴普及教育在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持续创新和完善,从而为我国小提琴普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些许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当今中国最富庶的两大区域的形成无疑有着深刻的人文历史背景,文章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对这两区域的文化异同及其原因作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
<正>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7]1453号),启动了8个地区的电力现货试点建设工作,蒙西地区赫然
为缓解我国各大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存在专业技术复杂、施工作业面多、管理协调难度大、建设工
<正>配种工作是养猪生产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尤其在集约化猪场中显得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母猪的利用率。如何搞好配种工作,现就多年从事种猪生产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利用X-射线衍射分别鉴定了C.I.分散红225和167的两种晶型及无定形,并定量地测试了这些晶型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晶型受干热的行为相同,都无晶型转变发生:在水中受热时,
对隋代以前移民迁入福建的史实,虽已有若干研究论著问世,但一些重要方面仍未有全面论述,近年来“四姓入闽”一类错误的旧说又颇为流行。本文从文献记载的辨正和行政区划的设置过
我从教60年,没有丢掉一个学生,他们全都长大成才,我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多人问我秘诀在哪里?我说就两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
期刊
翻转课堂变革了课堂传授知识、课外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重构了教学结构。知识的传递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教学形式是以"学"为中心的集中体现。"现
本文以"开放"(openness)一词(及其反义词)在17世纪明亡记录中反复出现的不同形式为中心,考察了17世纪荷兰的"公共"观念。通过广泛阅读有关明朝崩溃的各种文本——耶稣会士的
<正>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小孩子常常会因为喜欢某一老师而喜欢该老师任教的某一门课,其实大学生也有这种倾向。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