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强力推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以全面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和“一圈两翼”战略格局,谋划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内升动力支撑下,重庆市“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商业格局逐渐形成,商业大都市雏形显现。重庆都市区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功能的实现载体和零售商业聚集区,从不同层面上推动着市区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在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引导生产、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城市功能、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目标的实现,加快统筹商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研究了商业中心区形成机因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咨询等手段,借助商圈实务分析模型,以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重庆都市区商业中心区,着重是已建的解放碑商业中心区、观音桥商业中心区、沙坪坝商业中心区、杨家坪商业中心区、南坪商业中心区和在建的巴南区鱼洞、大渡口城区、北碚城区、渝北两路商业中心的网点分布,特色定位、业态结构以及发展态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借助荷夫模型定量测算了都市区五大商业中心区的顾客吸引量和辐射半径;在强调了政府在商业中心区建设发展中对网点规划布局、商业地产开发的宏观调控作用后,针对已建和规划在建的商业中心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对策,对已建的商业中心区提出限制性引入过剩业态,优化业态结构,主张错位经营和走特色化道路的对策,对在建的商业中心区提出理性规划,客观求证,科学定位,建设和发展两手硬的对策。并对已建的五大商业中心区和在建的六大商业中心区逐一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对策。最后,以南坪商业中心区作为案例例分析了都市区已建商业中心区的区域调整和业态优化的对策,以两路商业中心区作为案例提出了都市区在建商业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对策。